
笔者与内子在新年时间去探望一位,虽已年过八十,仍未从他的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耶稣会士司铎──谷纪贤神父。本来打算只是一次普通的探访,但却又是另外一次独特的体验。
由于前往探望的当天是本月份首周六,特别敬礼耶稣圣心的弥撒。所以那天我到达谷神父所在的小堂时,见到有很多年青人进进出出,因为本身那小堂是某大学的宿舍,所以有很多年青学子进进出出本来也是很平常的事。
但神父出来见到我们之后,他先抱歉地说要我们稍为等一下,因为他忘记了今天傍晚会有圣心弥撒,之前他得要听告解,但没有更改大家的见面时间,所以他只能抱歉地要我们耐心等待他一下,为我们夫妻俩当然是没有问题;并且我们亦可趁此机会进去小堂先向耶稣作祈祷。
本来原以为参与圣心弥撒的都是较为年长的教友,但进到小堂内,却发现参加者全部都是年青男女,他们一起诵唸玫瑰经与默想当中的意思。纵使我见到有个别青年,仍然有在滑手机或是交谈,但大多数却是预备了自己的心神来与上主相遇。那一刻,我觉得很特别与感恩。
而最为触动笔者的一件事,当我步出小圣堂时,见到我们要探望的年长会士谷神父,他正站在会客室前,原来那里多贴上了一张纸,上面写上修和圣事室。
每当有年青学子进来,并且稍为注目这张纸时,神父便会用他还是可以的广东话问对方:“你是不是要办告解? 现在还有时间。”
有些年青人真的想领了妥当的告解圣事才参与弥撒,所以神父籍此机会便可以帮助他们料理自己灵魂大事;但亦有些年青人是不想领圣事,神父会用母亲般的语气向对方说:“唔紧要,你几时想办告解,就来找我,到时候我们一起倾下计,好唔好?”*(注)那一刻,年青人都被神父的关心所触动,连忙说如果有需要一定会找他。
看上来,好像是件平凡无奇的小事,但在我们俩夫妻眼中,却是充满著天父的慈爱的记号。因为谷神父纵使年过八十,他仍然要负责其会院的一切大小事务,他还要帮忙照顾同会中的生病会士;每次探望他,神父一定说好多细碎的工作待要处理。可想而知他的担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他仍不放弃任何一个接触年青人、帮助他们灵魂成长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这才是他的使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拯救人灵。
所以,我当晚在反省时,就问自己,究竟在自己的家庭、及工作上努力,其目的是什么?我看到,我不是要做什么大事,而是要圣化自己家庭,教导学生认识基督信仰,而目的就是帮助他们一起救自己与其他人的灵魂,在生命中找到天父的慈爱。
同时,如中国人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时候我们教友有种普遍的错觉,觉得某些年轻神父的道理好时髦,讲到我们心里面,这样子便如追星一样,紧追其后。反之,对一些已年迈的神父,会觉得他们“不合时宜”,觉得他们未必知道现代人的需要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在我所见到的,可能年迈的神父与今时今日资讯环境真的有所脱节,但他们对牧灵上的坚持与对主耶稣基督的爱,却是我们作为晚辈要学习的好榜样。正籍这些司铎在年青时的付出,才会成就今天的教会发展。
同时,如上述的情况,为年轻的、身负要职的司铎,他们真的未必会站在修和室前逐一关心大家,“你今日办不办告解?”又或者“你可以随时来找我。”当然,我也明白因为神父数目太少的关系,他们有很多所谓更重要的工作,如会议、学校与堂区种种事务,导致他们未必可以这样子接触或帮助有需要的年青学子或教友。
为教会大家庭,我们更要珍惜老神父的临在与见证,因为有他们的临在,我们才可以更深明白教会仍然是有希望,纵然面前的困难重重。但既然当年他们都这样子去克服种种困难挑战,难道现代的我们不可以吗?
每天提醒自己的责任是成圣。成为一个圣人,它不是做些希奇古怪的事情;它是每天内在生活之奋斗和大丈夫气慨完成所必须的,止于至善。’(圣施礼华《炼炉》60)
作者/梁弥格
- 注:原文为广东话,中文意思为: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想办告解,再来找我,我们再约时间,可以吗?
编按:据公教报报导,谷纪贤神父三月二十一日获香港电台英语宗教广播顾问委员会颁发终身荣誉奖项,表扬神父透过电台广播节目滋养大众心灵,推动天主教与不同宗派合作的服务与贡献。谷纪贤神父与高佑恩牧师早年长期参与香港电台英语宗教广播顾问委员会的节目工作,两人同于委员会假海员俱乐部举行的研讨午餐会上获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