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tong耶穌會董澤龍神父出生於一個非天主教的家庭內,但在天主的帶領下,這個非公教家庭卻長出了聖召的果子。現時,他們的家庭人員大多已經領洗,但下一代的聖召培育又怎樣呢?以下為各位讀者分享。

專訪董神父

董神父,你家庭的信仰情況是怎樣?的在你成長中,家庭的信仰狀態有否影響你的信仰發展呢?

董:小時候家裏其實沒有人是天主教教友。我還記得,在漸漸長大後,我和兩位姐姐才領洗成為教徒。這兩位姐姐其實對我影響很深,因為我是家裏五位兄弟姊妹中年紀最小的,所以很自然視她們為學習榜樣。其後,大姐選擇成為修女的決定更鼓勵我回應聖召,以修道、侍奉天主的生活為終生職志。當然,回應聖召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到聖神的感動,但大姐在其中亦扮演了一個啟發者、引導者的角色。

在澳門這樣一個充滿天主教氣息的地方長大,對你的信仰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董:童年時,大姐經常都會帶我到聖堂祈禱,那時對天主教信仰其實不太清楚,但心中有種很平靜和神聖的感覺。由於澳門這個地方有很多聖堂,加上我就讀的幼稚園、小學也有天主教背景,所以我一直都在這濃厚的宗教氛圍中長大。而一直在這種氣氛內生活,對於日後選擇聖召,我會形容是有著潛易默化的作用。

當你決定回應聖召時,家人有什麼反應呢?

董:我是在十八歲那年領洗的。家中只有兩位姐姐知道這個決定,因為爸爸不希望我們信奉天主教,大姐決定到修院學習,為將來擔任修女作事奉做準備一事已遭到他強烈反對,我領洗更不能張揚了!當時便唯有向負責替我主持洗禮的神父說明這情況,他明白我的難處,於是便秘密地行了洗禮儀式。這時其他家庭成員並不知道我已是教徒。後來直到我決志做神父時,其他的家庭成員才正式知道,幸而這次他們都沒有太大意見。我想這是因為最反對的爸爸已經逝世了!二姐也結了婚,加上我在大學畢業後回澳門擔任教師,陪伴了家人數年,所以兩位哥哥並沒有太抗拒我出任聖職,畢竟幾年相處下來,一同經歷了幾件家中的大事,他們的態度也改變了。哥哥也好,二姐也好,都只是對我將要離開家庭感到有點不捨,但並沒有太大反對。

直至現在,在你追尋聖召的路途上,有沒有發生過一些重要事情影響你和你家人對回應聖召的態度呢?

董:在正式開始修道生活之前,我曾帶媽媽到歐洲朝聖,例如到葡萄牙的花地瑪參觀聖堂及當年聖母顯靈的地點等。我相信整個旅程的氣氛感動了她,幫助她接受我回應聖召的決定。在澳門晉鐸成為神父後,我並未因此與家人有所疏遠,每當遇上假期的時候,我都會回家陪伴家人,當中我更會主動地談及教會、信仰,讓他們能加深認識。換個角度來看,家人的反對其實源於對自己的關心,若果他們能夠認識更多修道生活的種種,會對我選擇為天主工作的決定有更正面的態度。另外,我亦鼓勵家人多到聖堂參與禮儀,那種莊嚴感並非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令他們感受到教會對人的重視,因此自然會更加接受天主教信仰。

如果讓你向家人說一句話,關於你回應聖召的感受,你會說什麼呢?

董:我第一個需要感謝的是媽媽,感謝她在背後默默的支持我。同時間我亦想感謝哥哥及姐姐,全賴他們分擔了照顧家人的重擔,我才可以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修道生活。因為一年中大部份的時間我都不在澳門,難免會擔心家裏的狀況。對於大姐,我尤其感激,因為我知道她一直有為我回應聖召的決定代禱,對於我來說這是最大的支持。至於家族中下一代的「姪仔姪女」,我亦希望他們能夠多親近天主,擁抱信仰。

索引專訪董神父家人

當知道弟弟回應聖召時有什麼看法呢?

董神父二姐:我自己並沒有太大反應,因為在之前自己早已領洗,而我們姐弟三人 (包括大姐) 一直都與天主教有很深聯繫。我們居住的社區其實沒有甚麼人以天主教為信仰,大姐就讀的中小學也並非天主教教會學校,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親戚的介紹下,她認識了耶穌會的陸神父,並開始接觸天主教,最後更成為了修女。我本來在小學畢業後便失學,有一次教會的修女向大姐問起我們家庭的情況,然後便安排我入讀教會學校,我自己也因此成為了教徒。所以弟弟選擇回應聖召,對我來說並非偶然。小時候已從弟弟的身上看到他追求信仰的熱誠,所以知道他選擇了這條道路後,替他感到高興,始終在一個本來是非公教家庭來說,家中先後有兩人選擇聖召其實相當難得。

弟弟回應聖召的決定,對你們家庭產生什麼影響呢?

二姐:記得媽媽最初是希望他畢業後能多陪伴家人,所以當知道他選擇回應聖召時,自然有點感到不捨得,好像家中會因此少了一位成員般。但弟弟一直很努力去保持與家庭的聯繫,每逢放假便會把握機會,盡量回家吃飯。有時見到他總是來去匆匆,晚上七點多回到澳門和我們吃飯,十點左右便又要回到香港。其實我覺得他這樣堅持,真的很不容易,要很珍惜和家人相處才能做到。到媽媽入住老人院後,他也經常抽時間探訪。可能是這個緣故,媽媽也漸漸接受天主教信仰,最後更成為了教徒。媽媽是由弟弟親自替她領洗。我們整個家庭,由最初無人認識天主,到後來大部份成員都成為了信徒,其實可算是一趟奇妙的旅程。

作為「過來人」,有沒有說話想與我們的讀者分享呢?

二姐:我覺得自己的角色像一個見證者,見證著天主如何改變我們一家。回想起弟弟成長的路程,大姐的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她的信仰基礎很深,經常會向我們講天主的福音,最終令弟弟也成為了信徒。對比以往情況,今天培育聖召的工作的確很困難。好像我培育自己的子女,我也自小帶他們回教堂的。在他們年幼時,他們也頗聽教的。可是,日漸大了,到現在叫他們參與教會活動也不是很易。相反,我們出於非公教背景,兄弟姊妹中卻有兩個回應了聖召。天主的按排是沒有人知道的。

後記

聖神好像風一樣,往哪裡吹?我們不知道!從梁神父和董神父兩個訪問中,一個「老教友」家庭,一個非公教家庭,他們都長出了聖召的果子!但可以說,家庭對聖召的培育和身教是不容輕視的,梁神父家庭的信仰氣氛、董神父姊姊對他的影響全都是家庭成員間的互相感染。雖然董神父二姊最後對培育下一代信仰感到困惑,但「風」雖然尚未吹到,還未臨在,可是筆者相信他們家庭已給予子女一個良好基礎,當聖神作出呼喚時,自自然然就能結出果實。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香港教區聖召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