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董泽龙神父出生于一个非天主教的家庭内,但在天主的带领下,这个非公教家庭却长出了圣召的果子。现时,他们的家庭人员大多已经领洗,但下一代的圣召培育又怎样呢?以下为各位读者分享。
专访董神父
董神父,你家庭的信仰情况是怎样?的在你成长中,家庭的信仰状态有否影响你的信仰发展呢?
董:小时候家里其实没有人是天主教教友。我还记得,在渐渐长大后,我和两位姐姐才领洗成为教徒。这两位姐姐其实对我影响很深,因为我是家里五位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小的,所以很自然视她们为学习榜样。其后,大姐选择成为修女的决定更鼓励我回应圣召,以修道、侍奉天主的生活为终生职志。当然,回应圣召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圣神的感动,但大姐在其中亦扮演了一个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
在澳门这样一个充满天主教气息的地方长大,对你的信仰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董:童年时,大姐经常都会带我到圣堂祈祷,那时对天主教信仰其实不太清楚,但心中有种很平静和神圣的感觉。由于澳门这个地方有很多圣堂,加上我就读的幼稚园、小学也有天主教背景,所以我一直都在这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而一直在这种气氛内生活,对于日后选择圣召,我会形容是有着潜易默化的作用。
当你决定回应圣召时,家人有什么反应呢?
董:我是在十八岁那年领洗的。家中只有两位姐姐知道这个决定,因为爸爸不希望我们信奉天主教,大姐决定到修院学习,为将来担任修女作事奉做准备一事已遭到他强烈反对,我领洗更不能张扬了!当时便唯有向负责替我主持洗礼的神父说明这情况,他明白我的难处,于是便秘密地行了洗礼仪式。这时其他家庭成员并不知道我已是教徒。后来直到我决志做神父时,其他的家庭成员才正式知道,幸而这次他们都没有太大意见。我想这是因为最反对的爸爸已经逝世了!二姐也结了婚,加上我在大学毕业后回澳门担任教师,陪伴了家人数年,所以两位哥哥并没有太抗拒我出任圣职,毕竟几年相处下来,一同经历了几件家中的大事,他们的态度也改变了。哥哥也好,二姐也好,都只是对我将要离开家庭感到有点不舍,但并没有太大反对。
直至现在,在你追寻圣召的路途上,有没有发生过一些重要事情影响你和你家人对回应圣召的态度呢?
董:在正式开始修道生活之前,我曾带妈妈到欧洲朝圣,例如到葡萄牙的花地玛参观圣堂及当年圣母显灵的地点等。我相信整个旅程的气氛感动了她,帮助她接受我回应圣召的决定。在澳门晋铎成为神父后,我并未因此与家人有所疏远,每当遇上假期的时候,我都会回家陪伴家人,当中我更会主动地谈及教会、信仰,让他们能加深认识。换个角度来看,家人的反对其实源于对自己的关心,若果他们能够认识更多修道生活的种种,会对我选择为天主工作的决定有更正面的态度。另外,我亦鼓励家人多到圣堂参与礼仪,那种庄严感并非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令他们感受到教会对人的重视,因此自然会更加接受天主教信仰。
如果让你向家人说一句话,关于你回应圣召的感受,你会说什么呢?
董:我第一个需要感谢的是妈妈,感谢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同时间我亦想感谢哥哥及姐姐,全赖他们分担了照顾家人的重担,我才可以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修道生活。因为一年中大部份的时间我都不在澳门,难免会担心家里的状况。对于大姐,我尤其感激,因为我知道她一直有为我回应圣召的决定代祷,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支持。至于家族中下一代的“姪仔姪女”,我亦希望他们能够多亲近天主,拥抱信仰。
专访董神父家人
当知道弟弟回应圣召时有什么看法呢?
董神父二姐:我自己并没有太大反应,因为在之前自己早已领洗,而我们姐弟三人 (包括大姐) 一直都与天主教有很深联系。我们居住的社区其实没有什么人以天主教为信仰,大姐就读的中小学也并非天主教教会学校,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亲戚的介绍下,她认识了耶稣会的陆神父,并开始接触天主教,最后更成为了修女。我本来在小学毕业后便失学,有一次教会的修女向大姐问起我们家庭的情况,然后便安排我入读教会学校,我自己也因此成为了教徒。所以弟弟选择回应圣召,对我来说并非偶然。小时候已从弟弟的身上看到他追求信仰的热诚,所以知道他选择了这条道路后,替他感到高兴,始终在一个本来是非公教家庭来说,家中先后有两人选择圣召其实相当难得。
弟弟回应圣召的决定,对你们家庭产生什么影响呢?
二姐:记得妈妈最初是希望他毕业后能多陪伴家人,所以当知道他选择回应圣召时,自然有点感到不舍得,好像家中会因此少了一位成员般。但弟弟一直很努力去保持与家庭的联系,每逢放假便会把握机会,尽量回家吃饭。有时见到他总是来去匆匆,晚上七点多回到澳门和我们吃饭,十点左右便又要回到香港。其实我觉得他这样坚持,真的很不容易,要很珍惜和家人相处才能做到。到妈妈入住老人院后,他也经常抽时间探访。可能是这个缘故,妈妈也渐渐接受天主教信仰,最后更成为了教徒。妈妈是由弟弟亲自替她领洗。我们整个家庭,由最初无人认识天主,到后来大部份成员都成为了信徒,其实可算是一趟奇妙的旅程。
作为“过来人”,有没有说话想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呢?
二姐:我觉得自己的角色像一个见证者,见证著天主如何改变我们一家。回想起弟弟成长的路程,大姐的确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她的信仰基础很深,经常会向我们讲天主的福音,最终令弟弟也成为了信徒。对比以往情况,今天培育圣召的工作的确很困难。好像我培育自己的子女,我也自小带他们回教堂的。在他们年幼时,他们也颇听教的。可是,日渐大了,到现在叫他们参与教会活动也不是很易。相反,我们出于非公教背景,兄弟姊妹中却有两个回应了圣召。天主的按排是没有人知道的。
后记
圣神好像风一样,往哪里吹?我们不知道!从梁神父和董神父两个访问中,一个“老教友”家庭,一个非公教家庭,他们都长出了圣召的果子!但可以说,家庭对圣召的培育和身教是不容轻视的,梁神父家庭的信仰气氛、董神父姊姊对他的影响全都是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感染。虽然董神父二姊最后对培育下一代信仰感到困惑,但“风”虽然尚未吹到,还未临在,可是笔者相信他们家庭已给予子女一个良好基础,当圣神作出呼唤时,自自然然就能结出果实。
本文转载自天主教香港教区圣召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