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籍耶穌會士李安德神父在二0二0年五月四日凌晨於輔大附設醫院安息主懷,享受九十五歲。 二0二0年五月九日上午十點,在台北市古亭聖心堂舉行殯葬感恩祭禮,耶穌會省佐墨朗神父主禮,十多位耶穌會士弟兄共祭,彌撒在肅穆祥和的氣氛中進行。 與李安德神父同樣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詹德隆神父在證道時,細數李神父的風趣、樂觀及幽默,並說,李神父的幽默必定傳承自父親,因為李神父的媽媽一連生了五個兒子,李爸爸都以耶穌的十二門徒命名,後來又生了七個女兒,別人問李爸爸,為何不生兒子了?李爸爸說,他擔心會生出猶達斯,所以不生兒子,要生女兒了。 李安德神父(安德魯)在念耶穌會辦的高中時,放學後都會留校念書,而學校的耶穌會士總是會在下午準備一些三明治及可樂,照顧念書的學生,這讓德魯心懷感謝,並開始注意到這些耶穌會士的善體人意、幽默親和,全心奉獻及樂在其中,因此安德魯也渴望效法,跟隨這些會士的腳步。 李安德神父是心理學博士,他在多個大學任教數十年,作育英才無數,同時,他也做心理輔導,幫助了七千多名心裡有困擾的學生。在諸多的心理學派中,他研究《超個人心理學》並介紹給台灣及中國。根據超個人心理學,人性除了生理及心理,還有精神層面,也就是人的理想不應只停留在自我的實現,而應超越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生態,也就是超越小我,完成大我。 他更在網路上建立平台,蒐集了上千筆相關資料,讓更多人能了解超個人心理學。李安德神父以教職作為他福傳的方向,在學術界、知識分子當中,為天主做見證。 李安德神父幽默機敏,眾人皆知,他的笑話一籮筐,時常在不經意的當口說出,令人噴飯! 李神父說,早年他在學了三年中文之後口試,院長及中文老師分別坐在他的左右兩邊,院長問:安德,你有什麼感想?李神父回答說,今天是星期五,現在是下午三點半左右,我不得不聯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而且我跟耶穌一樣,也是在兩個強盜當中。 李神父的笑話不僅謔而不虐,還字字珠璣,他說,有一個老和尚不喝酒,但會釀酒,有一天他發現他釀的酒少了好幾瓶,他懷疑是他們當中的年輕和尚偷喝,於是他前去找年輕和尚,他先說:好久(酒)不見! 年輕和尚回答:阿彌陀佛(我沒偷喝)! 老和尚又說:善哉!善哉!(音同台語:誰人知、誰人知)。 年輕和尚答:我佛慈悲(我喝了四杯)! 老和尚掉頭一邊走一邊說,罪過(醉過)、罪過! 李神父除了中文笑話,還有英文笑話,他說,一個女人問她的先生,”你說我是誰?” 男人回答說:是我的Christmas。 女人:為什麼? 男人:因為Merry(Marry) Christmas! 李安德神父自1943年加入耶穌會到2020年,服事主77年,不論是教書、寫書、演講、心理輔導,都是為別人服務,而他樂此不疲,即使退休後,他也透過網路,繼續為別人服務,因為他深刻體驗到〔施比受更有福〕。 古亭聖心堂教友丘琍華表示,她記得李神父曾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分角色,可以是女兒、可以是妻子、可以是母親、可以是員工、是教友,我們若是把自己的每一個角色做好,那就是我們的靈修。這句話讓她始終記憶猶新,力行不輟。 頤福園主任洪淑敏說,李安德神父的心臟不好,醫生一直建議神父要動手術,可是這個大手術的費用要一百多萬元,每次醫生問他要不要動手術,神父都說不要,他寧願將這個錢及手術的機會留給別人,他覺得自己這樣就好了,他總是說,他還能有多少時間,就讓天主安排吧! 洪主任說,神父的幽默、聰明,以及凡事為別人著想的個性讓她很感動。 殯葬感恩祭結束後,所有來賓聚集在聖堂門口恭送移靈,不少人紅著眼眶,默默擦拭眼淚,懷著對李安德神父的思念,衷心祝福他安享天主的懷抱。
李安德神父 安息主懷
德日進的人化和存在主義
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不一樣,西方哲學以科學為主,東方較注重討論人。十九世紀後期,尼采的出現形成一股新潮流,使西方哲學也開始反省人的存在。二十世紀後,又有不少存在哲學家出現,人的哲學才形成真的學術潮流。 德日進的進化論哲學原被教會排斥,他的書在生前都未出版。一九五六前,也就是德日進去世後的八個月才開始出版,不久就轟動全世界。到他去世後八年期間,就有一千五百多本書或文章介紹或研究他的思想。此後進化論不再被教會所排斥,神學家研究關於創造、救世,很多都用他的觀點。在七十年代,如果有人強烈反對德日進,就會被人看不起了。 德日進的問題是進化論的問題,為什麼教會從前不接受而現在卻接受了呢?又為何把他看成神學思想的主流呢?因為人們逐漸了解,如果真正接受進化論,就必先要接受神的信仰,德日進的進化論,旨在更完美的把神創造世界和人的方式描繪出來。 在創世紀中,神用六天創造世界,分別創造了太陽、光、天空……等,最後才創造人,人是天主用土作材料,依自己的肖像特別創造的。但是既然地上的土可做人,動物應該也可以做人。 有些人喜歡說人的老祖宗是猴子,這觀點不僅是中國人反對,西方人也不贊同。西方人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依神的肖像而造成的,但是如果說人是從動物變來的,我們必須明白,變成人的動物現已不存在,變成我們老祖宗的那隻動物,和猴子的老祖宗可能有親屬關係,但是不是直系的。動物中有一系往上衝,發生突變而變成了人。 事實上,這種衝力傾向不只在變成人的動物中,整個宇宙進化發展中都有。在五十億年到一百億年之前,宇宙中的原子群發生大爆炸,然後冷卻凝固成一個一個球體。人出現到現在有多久了呢?北京人到現在有五十萬年的時間,比北京人還早的原始人有一百萬年到二百萬年之間,也就是說,初期的人到有歷史之間相隔甚久。 地質學家在地球上發現地質層,一層層給我們歷史記錄,愈底下的地質層呈現給我們愈早、愈古的歷史,現在已是不爭的事實。更由於用放射性元素的揮發程度可以測定地質的年代。科學家可以用儀器來探測生物在宇宙中出現的時間。 我們可就用科學家提供的資料做信仰的反省吧。如果生命是棵樹,且由無生物的泥土中開始生長的話,那麼物質與生命有甚麼關係,又物質與生命中所顯示的精神又有甚麼關係呢?從前的觀念認為精神是神直接創造的,德氏認為神也可以用連續性的方法創造精神,那也是說,被神創造的宇宙整體中可以有內在的聯繫。這是連續性一直可以追溯到無生物。 一般人認為石頭、鐵、沙這些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但是德日進說這些都有「前生命」。生命的真實開始早於生命現象之出現。舉例來說,一株植物的生長以前有種子,後者看起來是無生命,其實是有生命的。無生命也在進行排列組合,使內在的結構日趨複雜,但除非達到一定的濃度,就不會顯出生命現象。由此也可以說在最簡單的物體中也有某種基本意識,它到達相當的濃度時,才能使我們覺察。另舉一個例子,物體運動必須接近光速的時候,我們才能覺察到質量的變化,它的溫度必須高達攝氏五百度,才能使人覺察到它的放射性。許多表面上靜態的物質,其實它的內在變化很強烈。 我們知道世界是動的,從大的來講,如太陽和星球都不停地在轉動;小的來說,表面上是靜的,其實內在地都在動。內在動的結果使原子分子不斷的碰撞、結合、排列而產生新的形態。物質之動就是要生命出現。如水在一百度以前是水,加熱後尚未成氣體,但氣體性已有了,到了一百度的時候「啪」的一聲氣體出現,氣化現象就顯示出來。 在生命形態尚未出現以前,生命的種子和潛能已經有了。天主用土造人,這是說神已在土內放好可以變成人的潛能。這個潛能又具有衝力,這種衝力瀰漫在整個宇宙中。 德日進肯定地說:一切物質都有兩個層面:一是「表面」,一是「內在」。「表面」就是我們看得到的排列、組合等。「內在」是可被稱為精神能或軸心能的東西,它的作用表現在宇宙物質中的內在精神。宇宙顆粒中的精神能在生命未形成以前表現不出來,但隨著物質的複雜化而生命溫度得以提高後,終有一日,生命突破無生物層而出現在地面上了。 靈魂則又是精神突破生命層之新現象。人和動物的不同在於人有靈魂。希臘哲學稱動物的魂叫覺魂,動物一死魂就散了。軸心能在動物中可稱為覺魂,到人的階段就變成了靈魂,後者是物質邁過長程的進化後出現最高的宇宙現象。 靈魂是物質中的靈性。在人以前,一切生物裏有「前靈魂」、「前精神」、「前意識」,也就是說有「內在」。人同整個宇宙說有「內在」。人同整個宇宙都有「內在」,雖然程度不同,也不致影響其間的一體關係。人出現在後精神能充分表現。人有反省的能力、人有自由,而動物是本能的奴隸,動物的精神表現在實現其本能,而人因有自由不受本能的約束,人超有越本能、犧牲本能的力量、人有自由和自覺的能力。因著這些能力,人才有思想、道德、言語,這些動物都沒有,這也可稱為「人化」。 從宇宙開始起,就有人化現象,即宇宙中一切不停地在變化為使人出現,到現在還沒停止下來。在人出現以前有廣義的人化,人出現以後是狹義的人化。 有人說進化是自然淘汰的結果。可是為什麼在四千萬年前的恐龍雖然具有一切生存條件,但終被淘汰,而當時新出現的哺乳動物,外表異長脆弱,卻能保存下來變成進化的主流呢?這就是因為宇宙發展是有目標的,它要精神現象出現。 德日進的進化論是定向演化。人像宇宙的花,一直含苞未放,直到人化始點,這朵花才「啪」的一聲開了出來。人又像宇宙中的一支箭,在人出現時,它才射放出來,這衝力原在無生物中就有,但都不是以人的方式在作用。 生物的進化靠本能,如不發展就會被淘汰,人因有自由可自行選擇決定方向,所以人出現以後的進化端賴於人用自由的方式。整體來說:人一定會進化下去,因為智力繼續在應用著,這並不意味個體不會退化,不會變成植物性的行屍走肉的人。整體的人類會繼續發展下去,生命衝力不因人出現而消失。而人類也不能不繼續地與這衝力合作。 結論 宇宙生成→生命生成→精神生成→基督生成。基督在二千多年前降生,他降生的目的要整個宇宙變成一個大基督。 因為進化到人類時,物質和精神有很大差異,人的精神不隨物質消失而喪失,但動物的精神能隨物質消滅而喪失。精神能發展出靈魂,就顯出它有超乎物質的獨立性,靈魂不滅,並且將來還要吸收肉身與肉身結合。到末了一切物質都會毀滅,因為那時它的使命-即使有靈魂的人出現-已告完成。而人化的完程又必須進入基督內。 神從創造世界到使人從物性到人性,又通過「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到參與神性,才終於能進入永恆的新天新地裡。當人與人聯合並且與神結合為一時,才算是精神發展過程的大完成:在基督奧體中人類成為一個大家庭。這樣,從宇宙創生,到精神創生,到基督創生,這才算是人化的完成。人唯有進入基督後才能分享神性,像神一樣具有永恆的生命。 基督來過世界,是他個人的完成,整個的大基督還未完成。大基督要每個人認識基督、基督化,每個人都得救,都進入基督中才算完成。 大基督雖尚未完成,但復活的基督已進入宇宙的軸心,成為它的精神能,給它衝力往上躍升。基督用神的創造力,和祂無限的愛把宇宙吸向聖三裡去,所以人類不能不進化。 世上實有兩個萬有引力,一是地心引力,一是形而上的磁力,可謂「天心引力」,這是整個宇宙受基督神性愛的吸引而生發的衝力。基督降生成人已人化,因著復活而進入宇宙軸心,成為內在的精神能,推動進化,並且不斷把人吸向演化終點。宇宙在四十萬萬年中都被愛吸引住,如果有人進入基督中,則他能分享磁極的吸引力,也能吸引他周圍的人到基督中去。 德日進的偉大,在於他給了我們一個通盤的宇宙觀。我們的自由、創造力、愛,都為使宇宙進入基督中,從此,人不再孤獨,因為我們被他吸住,並且同被吸引的人在一起。 基督的信仰傳了二千多年,而人的歷史已有五十萬年,所以二千年只算一個開始。吸引宇宙走向終點的只有又是神、又是人的基督才作得到。基督是愛的總匯,一切的活動都受到愛的驅策,人也只有通過愛才能和基督密切配合。人的人化、宇宙的人化,因著基督得以完成。 存在主義的要點就是「在」!要求人充分完全的在!如果整個人類要完全存在,就必須進到基督生命中去,希望基督變成我們核心的太陽。因為物質的太陽有一天會消滅,而這顆精神的太陽會永恆地照耀我們。 (這是在台中神修小會月會時筆者演講的錄音,再由會員騰寫發表) by 陸達誠神父
有誰開車比他快的朱恩榮神父
急性子的朱神父,無論騎摩托車或開汽車都是飛快!常被人笑稱是飛車黨!他曾載梁德佳神父兩次騎摩托車從耕莘文教院到光啟社,之後梁神父再也不願坐朱神父的車了;神父最快的記錄,騎摩托車從聖家堂到輔大神學院,是十六分鐘,夠快夠神勇吧?
愛永遠數不清有多少年──魏里仁神父
“祢已經握住了我的右手” (詠73:23) “在地上除祢以外,為我一無所喜” (詠73:25) “我要永永遠遠歌詠上主的恩寵” (詠89:2) 這是魏神父最愛的聖經金句,魏神父曾自述:「我入初學院不久,聖詠73:23,25 抓住了我的全心!今天,聖詠89:2 充滿我的全靈!60年!60年靜靜的溜溜走了!60年的降福!60年的恩寵!60年的幸福! 看著一條兩旁有美麗樹木的路,想到一連串協助我過一個有意義生活的夥伴!三位耶穌會同胞在不同時間被派遣來台灣傳教,三位都回國去了!恐怕來尋找他們所想要的,而不是追求天主所要的!60年了都沒懷疑有沒走錯了路。這是多大一個天主的恩賜! 愛 永遠數不清有多少年!愛會意識到天主所賦予的恩典!人說陳酒香醇,我感覺:愛越久越深、聖召越久越堅定!我藉著聖母的話說:“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 魏里仁神父在許多本堂當過本堂主任,牧靈輔導。為人親切、積極,讓人喜歡接近他。 文/魏里仁神父 魏里仁神父年表 1934年12月03日出生於哥倫比亞波哥大 1952年11月25日在哥倫比亞博亞卡入耶穌會 1966年05月01日在台灣新竹聖神堂晉鐸 1972年08月15日在台灣嘉義新港發末願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筆者與內子在新年時間去探望一位,雖已年過八十,仍未從他的工作崗位退下來的耶穌會士司鐸──谷紀賢神父。本來打算只是一次普通的探訪,但卻又是另外一次獨特的體驗。 由於前往探望的當天是本月份首週六,特別敬禮耶穌聖心的彌撒。所以那天我到達谷神父所在的小堂時,見到有很多年青人進進出出,因為本身那小堂是某大學的宿舍,所以有很多年青學子進進出出本來也是很平常的事。
西班牙老修士擅發明 來台奉獻52年
新竹縣新埔鎮內思高工有一位原籍西班牙的老修士白雲山,來台52年,青春歲月都奉獻給學校。這位以校為家的老外,擅長發明創造,且淡泊名利,鮮少申請專利牟利,都送給貧困有需要的人,深深影響內思高工每一位師生,成為最受景仰的心靈導師。
告別余理謙神父
我的不少同年代人的老朋友余理謙神父(James Hurley,SJ)因染上新冠肺炎,於四月十三日在他的家鄉愛爾蘭都柏林逝世,享年九十三歲。余神父是我比較熟悉的一位耶穌會神父,我上中學時在學校的教堂當輔祭,余神父是居住學校宿舍的一位神父,已不在中學當老師,我間中在他的彌撒中當他的輔祭,但是大家不熟,只曉得他在私立珠海書院任教英國文學。
八十大壽的獻禮┃王秉鈞神父口述歷史--《傳教士的情懷》
經過兩年又三個月的孕育,耶穌會士王秉鈞神父的口述歷史終於出版了,書名《傳教士的情懷》。 有幸執筆記錄王神父的傳教士生涯,是天主給我的恩典,當然也要感謝策劃出版事宜的張帆人教授的信任和大膽啟用。
2020柯家銘修士的復活節
柯家銘修士剛從印度來台灣數月,這是他在台灣的第一個復活節,雖然碰到席捲各地的疫情,但在這特別的節慶中,他深刻體驗到主復活的喜樂及無限的希望。
2020潘翰修士的復活節
潘翰修士來自印度,剛學了半年的中文,今年是他在台灣過的第一個復活節,適逢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這反而促使他更親近天主,因為他深信”沒有什麼能把我們與基督的愛分開”。
韋德雲修士在台灣的第一個復活節
韋德雲修士來自肯亞,有語言天份,來台灣學中文僅八個月,就能侃侃而談。今年是他在台灣過的第一個復活節,適逢新冠疫情席捲而來,讓他難忘,而他也依舊如常,在復活節深刻反省,以耶穌為榜樣,讓自己不斷更新改善。
阮廷明治修士 疫情下的復活節
阮廷明治修士來自越南,個性開朗隨和,來台灣學習中文已一年多,今年是他在台灣度過的第二個復活節,由於疫情之故,無法參與彌撒,但反倒更讓他覺得好似與耶穌一起隔離在荒漠,在反省悔改中,與耶穌建立更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