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

謙卑的牧者──馬志鴻神父

在教會的聖週四晚上,全世界的教會要重演兩千年前基督為門徒洗腳的故事。 在逾越節前,耶穌知道祂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祂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晚餐的時候,祂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裡為門徒洗腳,再用束著的手巾擦乾。及至來到西滿伯多祿跟前,伯多祿對祂說:「主!祢給我洗腳嗎?」

靜山.馬神父

文/范毅舜 我坐在靜山修院餐廳窗邊,窗外的杜鵑花叢、長青樹,繁茂依舊。 這是我在靜山的聖境。 我不是個容易放空、安靜祈禱的人,修院二樓入內就是得恪守靜默的聖堂,除了讓我無法久坐,有時反而讓我不耐,但在這方圓不大的餐廳一隅,卻能讓我靜下心來,尤其是有音樂、咖啡相伴時,我閉塞的心情總像暴雨後的晴空,遼闊靜謐,讓我體會到一種入定般的恬適感。

我們的故事┃詹德隆神父 專訪(下)

接納多元化,這是「耶穌會」的一大特色。詹德隆神父解釋說:「我們的使徒工作從一開始,就沒有限制特定的範圍,有藝術家和具各種天份的人加入,像在大陸的繪畫修士、在台灣教英語的丁神父等」。 雖然注重各個會士的長才,但「耶穌會」也不願意走個人主義,而是強調「團隊」,大家一起做事情,參與共同的使命。 本集由真理電台節目主持人謝蓉倩專訪前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詹德隆神父。      

我們的故事┃詹德隆神父 專訪(上)

因著利瑪竇,東西文化打開交流的大門,天主教會得以進入中國,外籍傳教士踏著利瑪竇的足跡,普遍而廣泛地展開福傳工作。這個節目,訪談不同修會不同國籍的成員,談修會的使命與事工,兼及個人的信仰心路,大歷史與小傳記交織共融,懷念中帶著前瞻,也見證天主如何臨在過去與未來的每個腳印中。

溫潤和煦 平易謙沖 耕耘上主心田 — 和為貴神父 新書發表會

耶穌會士和為貴神父的新書發表會於2020年11月7日下午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舉行,這是「耕莘文教基金會」與「我為人人協會」合辦《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計畫》的第十一本書,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新書在發表時,書中主角已不在世、不能親臨為讀者簽書的一本。

不平凡的時代,平凡的一生──苑祥斌神父

苑祥斌神父於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獻縣西韋家莊,那時候的河北獻縣是長期由法國耶穌會服務的大教區,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而西韋家莊是一個村民幾乎都是教友的農村,所以苑家也是很多代的傳統熱心公教家庭,父母生養三男一女,對聖召非常支持,願意孩子們全部都去修道,也沒有問題,但無奈家貧,孩子連上學念書都不可能,平時都要協助父母下田勞動,而進小修院也是需要學費,所以當時的苑神父並沒有修道的念想。

耶穌會亞太參贊區、EAPI及歐亞美民間團體聲援釋放16位維權人士

今年10月8日在家中被印度國家調查局NIA逮捕的83歲人權行動倡議家,也是耶穌會士的Stan Swamy神父,已經被非法拘捕超過一個月沒有下文。 耶穌會羅馬總會籲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要求印度政府立即釋放Stan Swamy神父。耶穌會歐洲參贊區社會辦公室呼籲社群媒體積極正視事件的變化,並聲援其他被拘捕的維權人士、作家、詩人、學生及律師。 耶穌會亞太參贊區、菲律賓亞典耀大學東亞牧靈研究所(EAPI)等機構,日前也發起聲援活動。來自羅馬、歐洲、美洲及亞洲各國的民間團體,也透過網路響應《釋放16位被羅織罪名入獄的人士》的活動,請印度政府正視基本人權及國際輿論。 Stan Swamy神父在印度金柰地區的部落,花了40多年的時間教育並宣導邊緣人的權利。Stan Swamy神父於10月8日傍晚,被印度國家調查局幹員從其住所被帶到西岸大城孟買,隨即被關押在Bhima Koregaon監獄。 Stan Swamy神父在被捕前錄製的視頻中表示,他已經準備好爲此犧牲。 ➡️ 閱讀並簽署請願書 https://bit.ly/2FrigkM 🎥 觀賞Stan神父視頻 https://youtu.be/K_q77clUazw

耕耘上主心田 — 和為貴神父 新書發表會

  2020年11月7日下午,耶穌會士和為貴神父的新書發表會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舉行,這是「耕莘文教基金會」與「我為人人協會」合辦的《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計畫》的第十一本書,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一本在新書發表時,書中主角已不在世、不能親臨為大家簽書的一本書。 和為貴神父在今年三月9日回歸父家,由於當時正逢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當時台北總教區發布彌撒暫停的公告,由於人數有限制,許多愛戴和神父的教友無法親抵教堂,參與殯葬彌撒,為神父送別,因此這次新書發表會,吸引眾人共襄盛舉,藉此追思感念神父的恩澤。 這次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四位與和神父經常接觸、關係緊密的神父修女來談一談他們所認識的何神父。分別是耶穌會士詹德隆神父與穆宏志神父,還有胡淑琴修女與尹美琪修女。四人分別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談和為貴神父,讓大家對何神父有一個較周全的認識。 這本新書除了紀錄和神父口述內容外,還有許多基督生活團的團員及熟悉和神父的人撰述他們與和神父相處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和神父與許多人談話、牧靈輔導的故事,娓娓道來就好像和神父在我們身邊一樣;和神父開導每個人的問題宛如是在解答我們許多人心中的困惑一般。雖然和神父已回歸父家,斯人已遠去,但看這本書就好像和神父還在身邊諄諄叮囑,溫和提點一樣。

一位動靜皆宜的君子──顏哲泰神父

時代的因緣際會,顏「伯伯」(中外的熟朋友們都喜歡稱呼他為〝Pepe〞)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了菲律賓。要理講授和培訓師資,以及撰寫相關的教材,是他的所學和所發揮的專長。1960年,為馬尼拉29所公立中學開設「宗教課」的計畫──從無到有、找錢找人、辦培訓、寫教材、說服各級教育主管等──只不過是衝勁十足一年輕神父的初試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