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上任以來,對貧困者及社會邊緣人士始終表達親近與關懷。近日,柬埔寨馬德望的宗座監牧將耶穌會班迭普立工坊身障者手工製作的「湄公椅」贈送給教宗,作為他與無數重獲尊嚴的男女和兒童團結一心的象徵。向教宗獻上這把輪椅,也是對普世人類發出的呼籲,鼓勵大家擁抱慈悲、療癒與和平。
從柬埔寨到梵蒂岡:致贈給教宗方濟各的「湄公椅」
耶穌會在黎巴嫩動員緊急救助,與流離失所者同行
以色列及黎巴嫩的戰情再度升高,自今年9月2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兩國交戰以來,黎巴嫩境內已有1200萬人流離失所。這當中還包括因自己國家戰亂而逃至黎巴嫩的移民。耶穌會難民服務處、雅魯培移民中心、澳洲耶穌會使命單位,從九月底起,已立即因應黎巴嫩的局勢,提供難民緊急救濟,這之外,仍急需更多人投入資助的行列。
徹底改變生命:印尼難民的人助與自助
在印尼雅加達和茂物的難民為了長久之計,自己幫助自己,拿出看家本領教導其他難民一技之長,彼此互助與增能。他們甚至成立了學習中心,還有教育孩子的學校。這種韌性與精神,不僅創造出強烈的團體意識,也鼓舞了支助他們的耶穌會難民服務處及澳洲耶穌會使命單位的夥伴。
東帝汶水計畫:打水上山,翻轉社區
耶穌會澳洲使命單位贊助的一座太陽能水泵與蓄水池,徹底改變了東帝汶偏遠山區一處小聚落的命運。山區村民不用再帶著年幼的孩子沿著陡坡下山取水,而後提著重重的水跋涉上山回家,日復一日,既艱辛又危險。現在省下取水的時間,他們可以專心於改善生活,還有孩子的教育。
為緬甸邁出希望的每一步
耶穌會澳洲使命單位 (Jesuit Mission Australia) 從2024年聖依納爵慶日開始,發起一項「抬起一隻腳活動」(One Foot Raised campaign),為深陷頻仍災害與戰亂的緬甸人民募款。在澳洲各地有許多耶穌會的學校、堂區、使徒工作單位,紛紛響應這項邊走路、邊祈禱的募款活動。「抬起一隻腳」仍持續進行中,個人或團體皆可加入,真實表達與緬甸人民同在。
耶穌會歐洲社會中心提出校園生態指引
耶穌會歐洲社會中心 (JESC) 鑒於,在全世界因應生態危機之際,校園已成了永續變革的要角,規劃了一份可免費下載的《永續校園》手冊,為各學校在邁向生態轉型的路上培力。它提供校方理論與具體行動兼具的方針,以及按部就班的方法,協助學校評估他們的環境衝擊、發展出按各校量身打造的永續策略,還有,在主要領域上實行有效的措施。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十一集:柬埔寨與跨宗教交談的挑戰
在《邊疆的耶穌會士》系列影片第十一集裡,我們將前往信仰與文化多采多姿的柬埔寨。看看耶穌會會士,如何在以佛教為主的國家中服務,推廣跨宗教間的交談與合作,並參與由佛教發起的和平運動。
用水傳愛萬里: 遠赴東非服務,感受天主臨在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學生邱綵蓁,在今年暑假和同系副教授劉希平老師、一位工程師及其他三位同學,在耶穌會的協助下,遠赴東非坦尚尼亞服務。她在當地小學為學生進行水教育,那成了她一輩子難忘的經歷,也為她的心靈上了寶貴的一課。
耶穌會西歐法語會省減碳行動第一步
基於生態和靈修的原因,耶穌會西歐法語會省決定以實際的行動,鄭重回應《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呼籲。自2021年以來,包括比利時南部、法國、希臘、盧森堡和毛里求斯 (模里西斯) 在內的西歐法語會省,更積極地走上生態和社會轉型的道路。我們在此回顧超過兩年的生態皈依過程。
用水傳愛萬里 非洲坦尚尼亞水計畫
2024年暑假,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劉希平,在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和東非省省會長基齊托.基因巴神父 (Fr Kizito Kiyimba SJ) 的引薦下,帶領由一位工程師及四位學生組成的「水團隊」,前往東非坦尚尼亞搭建淨水設施,以回應當地攸關性命的迫切需要。這也體現了耶穌會「前往最需要的地方」服務,以及「普世性使徒優先」的精神。
遠渡重洋的耶穌會士 成了生態界先驅
在耶穌會羅馬檔案館中,有些關於自然界的文獻,是出自連「生態學」這一詞彙都還未出現的年代之前。一些被派遣至海外地區的耶穌會會士,邊傳教、邊為當地的動植物群相,留下文字及繪圖的寶貴記載。聖依納爵為會士們所立下的書信規範,幫助了他們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還能記錄在傳教地區的所見所聞。一起來看看這些珍貴的紀錄。
亞太區聯會「捍衛弱小」代表會議:一起建立保護的文化
「捍衛弱小」的使徒工作十分不易,既嚴肅又得細心處理。肩負這項重責大任的亞太區聯會各會省或會區的代表,七月時齊聚印尼度假聖地峇里島召開會議,在能紓緩壓力的自然美景環繞下,彼此交談討論、相互慰藉,並聽取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