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最後一幅畫作,作品名稱為《流動的愛》(Amor en Movimiento)。這幅作品描述了弱勢者如何以「看似微小卻又極富意義的愛德舉動」彰顯天主在人世間的愛。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十:《流動的愛》
學習的恩賜:四旬期在教育上的反省
四旬期邀請我們做深入的祈禱和反省,這段時間可以幫助我們辨明自己的身分及被召叫的使命。為了能進入這樣的祈禱,我們必須回顧過去形塑我們的人與經驗。對很多人來說,這可以藉由反思我們的早期教育來進行。
十二幅關於我們共同家園的畫作與反思:畫作二《讓界限消失》
印度喀拉拉邦耶穌會會士拓譚神父(Fr Roy M. Thottam sj)是一名作家和藝術家,曾在許多國家舉辦個人的畫展。他透過這一組十二幅的美麗畫作,與我們分享愛惜共同家園的反思。在第二幅畫作中,拓譚神父邀請我們以天主汎愛眾人與萬物的博愛眼光來看這共同的家園,讓宇宙間的界限消失。
一位在印度桑塔部落傳教的耶穌會士──狄伯諾神父
「儘管有這一切困難,我也不洩氣。凡事起頭難,現在的苦難越大,傳教使命的祝福也越多。」這是在印度桑塔部落為主奉獻一生的耶穌會傳教士安東尼‧狄伯諾神父的心靈語錄。除了傳播福音,他也為當地原住民討公道,以明辨的眼光來研究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十二幅關於我們共同家園的畫作與反思:畫作一《樹葉之歌》
印度喀拉拉邦耶穌會會士拓譚神父(Fr Roy M. Thottam sj)是一名作家和藝術家,曾在許多國家舉辦個人的畫展。他透過這一組十二幅的美麗畫作,與我們分享愛惜共同家園的反思。
耶穌會亞太區受培育會士工作坊:在非天主教國家推行青年工作及推廣聖召
2022年12月19日至26日,耶穌會亞太區一班尚在接受陶成的會士相聚一堂,學習及分享如何在泰國──一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推行青年使徒工作及推廣聖召。在這幾天的工作坊中,他們聆聽和探討青年諸多的議題,也對耶穌會的聖召做出反思。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九:《聖神之歌》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九幅畫作,作品名稱為《聖神之歌》(Un canto del Espíritu)。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及西雅圖大學的學生 Henry Geary 合作完成。
在耶穌會難民服務組織裡,信仰扮演怎樣的角色?
「陪伴、服務、倡導」,這三個動詞代表耶穌會難民服務組織 (Jesuit Refugee Service, JRS)的工作和使命。但是,在這裏,信仰有甚麼角色?在這篇簡短而富有洞察力的反思裡,在羅馬的 JRS 國際總監 Tom Smolich 神父回答了這個核心問題。
依納爵青年網絡正式啟動
與青年同行是耶穌會的普世性使徒優先之一,我們的夢想是讓青年在這個常常不近人情的世界中,能感受到被「全人照顧」,「被在乎」。為了支持這樣的夢想和使命,總會長蘇薩神父建立了依納爵青年網絡,並邀請耶穌會全球的青年工作者一起思考如何提振和轉化青年工作。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八:《一臂之力》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八幅畫作,作品名稱為《一臂之力》(Una mano que ayuda)。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及西雅圖大學的學生Henry Geary合作完成。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七:《一位母親的旅程》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七幅畫作,作品名稱為《一位母親的旅程》(El viaje de una madre)。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及西雅圖大學的學生Henry Geary合作完成。
總會長辦公室外走廊「天堂之心」系列藝術品之六:《兩個生命》
我們繼續介紹展示在總會長辦公室外長廊「天堂之心」系列的第六幅畫作,作品名稱為《兩個生命》(Dos vidas)。這幅作品由耶穌會士阿勞侯神父 (Fr. Arturo Araujo, S.J.) 及西雅圖大學的學生Alex Campagnella-Dose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