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莊清廉

莊清廉神父殯葬感恩祭

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今天(2022/09/03)上午十點為耶穌會士莊清廉神父(Edward Thylstrup, S.J.)舉行殯葬感恩祭,由耶穌會中華省省佐墨朗神父主禮,20位耶穌會神父共祭。 耶穌會耕莘會院院長方進德神父講道時說,今天福音中提到,耶穌基督稱我們為朋友;莊神父是耶穌的朋友,他透過福傳彰顯他與耶穌的友誼,也透過不同的工作,希望介紹耶穌給台灣的朋友認識。

訃文|莊清廉神父 Edward J. Thylstrup, S.J.

「風隨意向那裏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由聖神而生的就是這樣。」(若3:8) 滿懷著感恩的心,感恩過往歲日中,天主帶領我的奇妙化工,我不得不將榮耀歸於天主! 莊清廉神父 Edward J. Thylstrup, S.J.   本會會士莊清廉神父 (Fr. Edward J. Thylstrup, S.J.),慟於主曆二○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凌晨一時三十分,於頤福園蒙主恩召。距生於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享壽八十八歲。謹擇於二○二二年九月三日(週六)上午十時,在古亭耶穌聖心堂(台北市辛亥路一段二十二號)舉行殯葬感恩祭,靈柩隨即引發安葬於彰化靜山墓園。

莊清廉 神父蒙主恩召

莊清廉 神父於2022年8月22日凌晨1:30在頤福園於睡夢中蒙主恩召。 莊神父於1934年2月27日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1952年8月14日於美國加州Los Gatos入會,1967年4月30日於台北聖家堂領受司鐸聖職,1974年2月2日於新竹耶穌聖心堂矢發末願。 中華省神父請為莊神父永遠的安息獻一台首意向彌撒,其他會士請獻一台彌撒、恭領聖體並唸一串玫瑰經。屬於聖博敏會院團體則請奉獻兩台首意向彌撒及其他事項。 Fr. Edward J. Thylstrup went peacefully to the Lord during his sleep on August 22,2022 at the Infirmary in Taipei, at 1:30 a.m. Fr. Edward was born in San Francisco, CA, USA, on February 27, 1934. He entered the Society in Los Gatos, CA, on August 14, 1952, was ordained to the priesthood at the Holy Family Church, Taipei, on April 30, 1967, and professed the last vows on February 2, 1974 at the Sacred Heart Parish, Hsinchu, Taiwan. All priests of the Chinese Province will celebrate one Mass first intention for Fr. Edward’s eternal rest. Those who are not priests will offer one Mass and Communion and recite one “corona”. The members of St. Robert Bellarmine community will offer two Masses, etc.

由聖神而生──莊清廉神父

  「風隨意向那裏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由聖神而生的就是這樣。」(若3:8) 滿懷著感恩的心,感恩過往歲日中,天主帶領我的奇妙化工,我不得不將榮耀歸於天主! 自我出生,直到造就成現在的我,天主一路引導著我。是祂,在某個時空下給予我生命,我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家人們彼此相愛,也彼此互助;我的雙親都出生於虔誠的天主教家庭,這讓我體會到父母親為何總是那麼地替他人設想及熱心助人。從我們的家走到所屬的堂區,只要六分鐘,所以每個主日,我會和父母親一起前往教堂參加彌撒,他們逐一地教導我彌撒中的一切。 我的成長年代適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祈求世界和平的《玫瑰經》祈禱每週伴隨著我們,人們通常沒有「多餘的」錢,而且每個人都必需要節儉地過生活。在天主的栽培中我成長了,而聖神的光照,透過家庭、堂區、小學、中學、以及天主所有奇妙的創造物,不斷地引導著我! 我們堂區的學校剛好在教堂的旁邊,很有福氣的我,八年的初級教育,都是由童貞聖母會(BVM)的修女們教學和指導;當我在八年級時,我己經考慮要當神父,之後直到中學的第四年,我斷定我喜歡慈幼會會士的團體生活,及他們協助和引導青年的工作。但天主有衪的計劃!當我被安排要簽署加入慈幼會的申請書的前一天早晨,醒來之際,一個想法突然閃過:「我要成為一個耶穌會士!」無論如何,那個「靈光一閃」,在我就讀聖依納爵學院的中學四年中,也含有一段天主慈愛引導的過程。 在我做初學生和培育階段,我們曾經和在中國被監禁、被驅逐出境的耶穌會神父們談話;同時也有來自南美洲的讀書修士,跟我們練習英語,那時他們已準備要去台灣。在我唸哲學的最後一年,我並非班上五位自願去台灣的人之一,而且我已經被指派到聖博敏預備學校試教,但在那個夏天,耶穌會加州省突然需要一位讀書修士去羅耀拉中學教書,所以我在羅耀拉中學教代數II和荷馬希臘語的日子中,完成了我的試教。1962年,在我第三年試教結束時,省會長問我是否還有興趣去台灣?很自然地,我回答:「是的!」 雖然受到吸引而想當神父是在我八年級的時候,但是在高中時期,我更被一個修會所吸引,在那裡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帶領青年,我越來越覺得,青年們的人生階段,需要更多的指引;當我在羅耀拉高中三年的試教期間,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耶穌會士與青年的來往、可以幫助青年們成為善良、有德性的及負責任的成人們;我一直保持著對青年們的關心。 當我領受鐸品之後,第一個被派遣的使命,是擔任新竹市郊區一個小堂的本堂神父。在我瞭解本堂狀況之後,我的首要任務是蓋了一座籃球場,然後打開大門,邀請包括非天主教徒在內的鄰居青年們進來打球;而接著的任務就是把一個舊的儲藏室,變成一個硬木地板的會議室,提供給堂區的天主教高中青年使用。我在這個堂區服務了九年之後,另一個堂區需要一位本堂神父,所以我被派到聖保祿堂服務。 那時候,聖保祿堂並沒有太多的青年們,所以在培育教友們信仰生活的同時,我把重心放在堂區的幼稚園和傳協會。七年以後,我發現新竹市的堂區情況大致相同,我詢問長上,去一所我們耶穌會辦的高中服務的可能性,所以在1986年,我被派到新埔內思高工,五年中我主要協助青年的活動。然而從1993年開始,我的主要工作轉為需要使用英文的工作,所以我和青年以及堂區的接觸,相對就變得少了。 反觀今日的社會現況,我們看到了不只是青年人,還有許多其他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及生命道路上,他們也需要祈禱、指引和帶領!所以神父的工作並沒有減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 我這一生不斷地對天主祂無限的愛與慷慨感到驚奇!因為祂選擇了我,讓我在耶穌會中的五十年能分享祂聖子的司祭品位,讓我的每一天,都能和祂的聖子一起,向天父獻上獨特無盡的犧牲,那是只有祂的聖子,為了眾人的救贖,所能夠奉獻的! 整理於莊清廉神父晉鐸金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