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合作,帶領國際社會工作聯盟秘書長羅瑞‧楚爾博士與亞太地區財務長維克多‧維拉格博士,了解新事的原住民族社會工作服務並深入新竹清泉部落。當地的清泉天主堂也見證了原住民和耶穌會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歷史。楚爾博士表示,社工的價值不僅在方法,更在「愛」的展現——唯有懷抱愛去行動,才能與服務對象建立深刻的連結。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社工專協)於2024年4月,終於以台灣的名義加入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FSW)。而在今年3月,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年會暨「社會工作與永續發展:變革的策略與願景」研討會開始之前,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獲社工專協邀請,合作辦理此次年會外賓參訪活動,為來台與會的貴賓——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IFSW)秘書長羅瑞‧楚爾博士(Dr. Rory Truell)以及 IFSW 亞太地區財務長維克多‧維拉格博士(Dr. Viktor Virág),介紹新事的原住民族社會工作服務與部落文化。

新事於1997年起便深入偏鄉部落,開始原住民就業服務。在往後十幾年的服務過程中,新事體認到捍衛多元族群勞工權益的重要,因為努力工作換取收入的勞工,是撐起一個家庭的重要支柱,無論種族、身份及性別,皆與生俱來就擁有身而為人的價值。有鑑於此,新事將服務原住民的工作與任務再擴大,不只是服務原住民勞工,更要培力部落青年們有能力完成自己夢想。
因此,新事在竹東天主堂設立「竹東服務站」,讓孩子們課後可以在這裡持續獲得課業輔導;透過社會工作方法,幫助原住民家庭重新建立親子關係,並為準備求職的案主家庭,提供職業生涯規畫與就業資源。
新事偕同貴賓們開車上山,約在近午時分來到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的清泉部落,放眼望去,遠方山脈與溪流無窮無盡。我們來到清泉天主堂,此教堂於1963年遭葛樂禮颱風摧毀,兩年後在眾人同心協力下重建。在此地長住的耶穌會丁松青神父以及幫手們,為教堂創作出許多如故事插畫般的木雕,以及精美的彩繪玻璃。這些藝術品結合了《聖經》中的啟示,以及泰雅族的文化故事。我們在這座獨特的教堂中,了解了原住民和耶穌會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歷史。

除了宗教,了解原住民的歷史與部落的生活文化,也是此行重要的一環。在原住民族館中,眼前所見之事都在在向眾人展現原住民如何在與大自然互助互敬的文化中茁壯,也正是因為自然環境給予的考驗及豐盛的果實,讓原住民擁有堅毅且樂觀的性格,使他們在與漢人社會交織的過程中,能夠勇敢地面對挑戰及捍衛自己的文化。

而這樣的歷史依然在繼續前進著,台灣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為16族,但原住民族文化及語言的多樣性,並非只有16族的樣貌,目前尚有許多原住民族為自己的族別認定努力著。
此次參訪的最終地點,是位於原住民族館旁邊的清泉溫泉——將軍湯,新事同仁與兩位貴賓一同在此泡腳歇息,體驗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準備結束當日的部落巡禮參訪。

秘書長楚爾博士分享,在社會工作的價值中,「愛」這個字並沒有被明文地說出來。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它依然存在。在當天的參訪中,他不僅感受到部落對大自然與文化的敬重,也感受到,新事在進行原住民工作時,所表現出的關懷與人本精神,那都是愛的展現。
社會工作的方法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變革,然而,無論方法怎麼精進,若社會工作者心中沒有愛,方法也只能是方法,社會工作者在缺乏愛的狀態下,將無法真正地與個案產生連結。而這份連結,無論是對社工,或是對個案的自我認同、生命歷程的尊重,以及對社會工作進行時的合作關係而言,都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特別感謝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與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給予新事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肯定,讓新事能藉由這次部落巡禮,讓不同的社會工作者看見社會工作服務的多樣性,以及台灣原住民族絢麗與多彩的文化。
文/圖: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