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中華省為悼念同會弟兄教宗方濟各的辭世,於2025年4月30日晚間在台北聖家堂為他舉行追思彌撒。證道時間,曾與教宗有過幾面之緣,甚至近身採訪的謝詩祥神父,不只介紹了教宗方濟各遺留給世人的風範、為全球和教會帶來的重大影響,他也從自己與教宗相處的經驗中,體會教宗是個幽默、謙卑且重視祈禱的牧者,並分享教宗簡單卻也令他無限懷念的點滴。一起來聆聽謝神父的證道全文。

過去這十天以來,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位88歲的耶穌會士身上——我們可敬的教宗方濟各 Papa Francesco。2025年4月21日,也就是復活節後羅馬時間的星期一早上,當教宗安息主懷的消息一傳出來,我跟大家一樣,先是感到錯愕,然後帶著悲喜交集的心情接受了這個事實。

很快地,世界各地的媒體,甚至是自媒體,都大篇幅報導了這位伯多祿繼承人的生平事蹟,以及他12年來對天主教會,甚至是普世人類的貢獻和影響。其實,從他上任以來,媒體就一直關注他,報導他如何以耶穌會的行事風格,在「忠於傳統、勇於創新」的張力當中,做出符合時代訊號的牧靈舉措和改革,以同道偕行的方式帶領教會走向世界。許多人,包括非天主教的朋友,對於教宗方濟各的離去都感到不捨,資深的媒體人甚至還表示,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千年來最偉大的天主教領袖,我們失去的是「世界的良心」。

對教宗方濟各而言,這樣的形容詞和肯定,一點都不誇大。光是上週六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殯葬彌撒,就湧進了25萬人(還不包括許多在線上觀看直播的教友和非信徒)。在25萬人當中,包括了各地重量級的國家領袖。那一刻,大家不分彼此,前來跟這位偉大而親民的牧者告別和致意。那莊嚴隆重、平和肅穆的場面,莫不讓人感動。

愛主愛人的牧者

雖然我們無法親臨現場,我們今天懷著感謝的心聚在這裡,一起來追悼這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回顧教宗方濟各12年的牧職生活,他真的活出了今天選讀的福音裡(路十25-37),耶穌所強調的「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天主,及愛人如己」(路十27)。他鞠躬盡瘁地履行伯多祿繼承人的牧職,一直到他生命的末刻。

我相信大家應該有看到教宗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感人畫面,在復活節當天,也就是他離開人世的前一天,他仍心心念念著天主託付給他的羊群。他不但坐著輪椅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他還坐上了 Papamobile(教宗敞篷座車),繞行伯多祿廣場,近距離地問候群眾。事後,教宗特別跟他的私人醫療助理說:「謝謝你讓我重返廣場」,這句話展現出他多麼渴望、多麼需要回到天主子民中間,為的是把復活主的喜樂帶給他們。教宗臨走前的這個舉動真的讓人動容,說明了他是一位喜歡跟羊群在一起、身上帶著羊的味道的好牧人,他以具體的行動愛我們「到底」(若十三1)。

天主的本質就是慈悲

在今天選讀的福音裡,耶穌藉由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說明慈悲憐憫的重要性。這也是教宗方濟各牧職中一再強調的重點:天主的名字和本質就是慈悲和憐憫,憐憫是天主在我們心中的烙印。他打破了我們對「近人」的看法,他孜孜不倦地邀請我們效法天主的慈悲仁愛,張開雙臂歡迎每一個人,不應論斷他人和建立高牆,而是要跨越種種的藩籬,搭建橋樑,慈悲地彼此對待,也慈悲地對待我們的共同家園。在許多場合裡,我們在他身上具體地看到天主慈悲愛人的面容,尤其是他與難民、受刑人、年長者、弱小的孩童、飽受天災人禍摧殘的子民同在的時刻。他遵照耶穌的教導,將慈悲憐憫化為行動,他不時邀請全體天主子民也照樣做,「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

由於我曾在梵蒂岡廣播電台服務,加上我跟教宗都是依納爵的弟子,都是耶穌會士,所以我真的非常有福氣,有過幾次跟他私下互動的機會,去年暑假也以華人耶穌會士的身份,跟他面對面地進行了專訪。在這裡,我想從一位耶穌會弟兄的視角,跟大家分享我所接觸到的Jorge Mario Bergoglio SJ(教宗方濟各的本名),以及他留給我的美好記憶。

教宗面對面 ∣ Face to face with the Holy Father

一、幽默感十足的溝通高手

我們第一次私下的會晤是疫情發生以前,地點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會客室。教宗一到會客室,除了主動前來跟我和另一位中華省的耶穌會弟兄握手,還輕鬆幽默地說道:「看來,我們待會兒是要用中文來交談,對嗎?」從這句話就看得出來,教宗方濟各是一位幽默感十足的破冰高手,他很懂得跟人溝通互動。後來,我們弟兄三人就在笑聲之中開始了一個非常喜樂、沒有距離、像弟兄般話家常的40分鐘交談。當時,賴甘霖神父因為摔傷住在頤福園,我就臨時起意,鼓起勇氣請教宗拍一個短影片鼓勵賴神父。他二話不說立刻答應,除了祝福賴神父早日康復,也提醒他不要丟失了幽默感,幽默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去年5月24日,我在宗座大樓教宗的個人圖書室採訪教宗時,他再一次提到了幽默感的重要性。他說,當生活中遇到一些挑戰,當事情看起來行不通時,除了要耐心等待,也要常常以幽默感面對。教宗表示,英國聖人聖多默.摩爾(St. Thomas More)向天主祈求幽默感的禱文對他幫助很大,40多年來,他每天都用這個禱文祈禱,說:「主啊!請賜給我幽默感」。

在訪問的過程中,其中一個問題是:「對於考慮加入耶穌會的青年,您會跟他說什麼?」教宗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叫他加入道明會!」他一說完,我們兩人就開懷大笑起來。當然,他後來還是正經八百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不過,教宗這個幽默且出人意料的回答,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我聽說在波蘭的道明會還擷取了這個採訪片段,作為聖召推廣的影片使用。如果真的有年輕人因為教宗的這一席話加入了道明會,我們除了恭喜道明會,或許也可以跟他們索取介紹費吧!(開玩笑的,我們不是要有幽默感嗎?)

laughter

二、待人親切的謙卑牧者

在第一次私下跟教宗會晤時,我充當身旁弟兄的口譯,觀察細微的方濟各不久就注意到我口乾舌燥,於是主動出去請聖瑪爾大之家的管家給我們準備水。當水送到會客室後,教宗還親自為我們倒水,充分地展現了眾僕之僕的謙卑姿態。這個沒有架子、待人親切的舉動,確實讓我感到受寵若驚,至今仍難以忘懷。

同樣地,去年跟他進行專訪的時候,他再度展現了溫和親切及耐心陪伴的牧者氣度和情懷。在等待採訪時,我透過瑞士衛兵看到了教宗當天接見賓客的名單,他整個上午的行程是排滿的(從早上7點到中午12點),真的是一個緊接著一個,每個接見頂多15分鐘。坦白說,當我得知覲見教宗的時段只有15分鐘的時候,心裡難免有點失望。畢竟大老遠跑來獨家採訪,而且我也做足了準備,15分鐘真的有點短。可是,當我看到年事已高的他,在採訪過程中逐漸分心疲憊,後面還有許多客人在等待,於是我決定問他幾個問題就好。沒想到,教宗後來先看到了我的需要,他不但跟我說「想問多久就多久」,甚至還一度打斷了我的採訪,請我暫時停下來,喘口氣,喝一口水,之後再繼續訪談(他這個舉動我們也剪進採訪影片裡 )。教宗真的很慷慨,那天他一共給了我們25分鐘左右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內心還是暖暖的,充滿著感恩。

三、重視祈禱的天主忠僕

毫無疑問地,教宗方濟各是祈禱的人,是天主的人。第一次跟他會晤,接近尾聲時,他主動邀請我和耶穌會的弟兄,在湯漢樞機送給他的佘山聖母像前一起祈禱。他緊握著我們的手,要我們用中文跟他一起為中國的教會和信友的需要誦念一遍《聖母經》。當時有一股很強的暖流在我們之間流竄著,內心很平安,我相信天上的母親,一定會向她的愛子耶穌為此意向轉求,祈求天父的垂允和眷顧。

PapaPedro2

我想大家一定還記得2020年3月27日新冠疫情升溫之際,教宗方濟各所舉行的那場安撫人心的「特殊祈禱時刻」。當時我在梵蒂岡的播音室做現場直播,看著他一個人在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廣場,透過明供聖體、講道和聖體降福,給全球教友(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人類)帶來天主安定的力量,那個空前絕後的祈禱經驗,確實安慰和撫平了人們當時恐慌的心靈。

雖然當時教宗獨自一人,在聖伯多祿大殿為大家祈禱,可是在他前陣子生病期間,全球的信友同心合意為他祈禱,而上週六的殯葬彌撒,25萬名信友擠滿了聖伯多祿廣場,為他獻上祈禱,給他送行,這兩個反差極大的畫面都讓人感受到祈禱的力量。我相信,教宗一定很開心看到大家在祈禱中為他送行。如同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在為教宗舉行的追思彌撒中所說的,教宗方濟各從不隱藏自己的脆弱,也不假裝堅強。《神操》的第一週不僅使他認清自己是個罪人,向天主懺悔與請求寬恕,也讓他經驗天主的慈悲。正因這份軟弱的意識,他在無數場合中不斷重申:「請大家不要忘了為我祈禱。」他這麼說,因為他深信彼此代禱的重要,也仰賴天主子民透過祈禱來支持他。

在我心目中,教宗方濟各就是一個幽默感十足的溝通高手、待人親切的謙卑牧者,重視祈禱的天主忠僕。當然,他還有許許多的特質,在這裡無法一一盡述。

弟兄姊妹們,教宗方濟各已經完成他的牧職,回到天主那裡,也安葬在他所喜愛的羅馬聖母大殿裡,讓我們以掌聲,喜樂地歡送他榮歸天鄉吧!

僅以此文獻給我摯愛的弟兄,教宗方濟各。

謝詩祥神父,2025年4月30日,台北聖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