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不是技巧,更是一種臨在。一種於我存在的深處,祕而不宣的精神和隱藏的召喚;一種埋在我所思、所是和所行底下的覺察。而在我們決定要成為怎樣的人以及做什麼時,第一個要問的問題即是,什麼帶給我們喜樂?

澳洲耶穌會靈修學院學術主任暨研究協調員麥可・洛夫南(Micheál Loughnane),在其反思中,將「分辨」視為一種強烈的臨在,而非一種技巧,他把分辨比作讚美詩<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中,所頌揚的「簡單」。以下是他的反思。

我認為「分辨」不是技巧,更是一種臨在。一種於我存在的深處,祕而不宣的精神和隱藏的召喚;一種埋在我所思、所是和所行底下的覺察。它是一份「簡單的禮物」。事實上,約瑟夫布拉克特(Joseph Brackett)創作的詩歌<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恰好是我最喜愛的歌曲之一。在愛上這首歌曲後,我發現布拉克特是基督再臨信徒聯合會(United Society of Believers in Christ’s Second Appearing),一般稱震教會(Shakers)的長老。當時我剛好在閱讀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以震教會為題的著作,《愛情的隱密之地》(The Hidden Ground of Love),內容提及他如何愛上及敬重他們,因為他們「為了靈性之故,懷著單純、真誠與行善工的理想」──這是做好分辨,還不錯的清單!

這首歌曲的開頭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使人單純、自由的禮物,
一個讓我們返璞歸真的禮物。
當我們發現自己適得其所,
那裡將是愛與喜悅之谷。」

進行分辨時,我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對於要做什麼,或成為怎樣的人,我如何能達至明晰及「恰到好處」的境界?我能否清除堆積於內心的種種「想要」,好能聽見它在自由與單純中的跳動?

在思及分辨與簡單時,我也想起,曾於耶穌會美國波士頓學院任教的已故麥可・海姆斯(Michael Himes)神父的睿智之言。他建議我們在決定要成為怎樣的人,以及做什麼時,先問自己三個簡單的分辨問題:

1. 這個(職業、途徑、選擇)是否為我的喜樂之源?
2. 在其中有任何我擅長的地方嗎?
3. 是否有任何人想要我做這事?

還不錯吧!我認為第一個問題最重要,卻往往被忽略。喜樂當然與快樂不同。快樂轉瞬即逝,但喜樂卻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發自肺腑感到合適。喜樂是活力的湧現和提升,一種閃爍著深切渴望的「神聖的焦慮不安」,嚮往更深入、更豐富、更圓滿地充實自己,好比以往更加善用自己的才能。

因此你可能會自問:「什麼是我的喜樂泉源?

第二及第三個問題一目了然,但它們的答案將會發人深省。這些問題相當仰賴他人的回饋。若有人認為你擅於某些事,很可能你就是那樣!假如有人希望你做那些事,那或許也是聖神的推動!

然而,最終你才是那個與天主直接溝通的人,所以只有你可以決定那三個問題的答案。我的感覺是,在回答第一個問題後,其他的回應也將一一到位。

因此,在你作出新的決定或選擇新的路徑之前,首要的渴望或許是,選擇能帶給你內心深刻喜樂的路徑,那麼你將會發現自己「適得其所」!

文:麥可・洛夫南(Micheál Loughnane)
文章來源:澳洲耶穌會與依納爵靈修 (JISA)
圖: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