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慶祝聖誕節並迎接新年之際,這世界也同時面臨著戰爭及毀滅、貧窮與飢餓、正義與權力鬥爭等殘酷現實。我們往往難以理解這一切,尋找意義看似渺茫。在黎巴嫩服務的耶穌會賈德·切布利神父,與我們分享他的見證,引導我們尋找,在我們腦海中眾多「為什麼」的答案。他的默想幫助我們發現,如何在神枯中堅持,甚至加深我們的信仰。

值此聖誕與新年時節,我們發現自己難以理解一切:當我們的日常生活遭受炸彈和爆炸襲擊,我們怎能相信那位道成肉身、帶來和平的天主?當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天主已經遺棄我們時,我們怎能欽崇厄瑪奴耳?在毀滅與死亡之中,我們何以歡慶?

這些再合理不過的提問,迫使我們反思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天主為何要降生成人?為尋求答案,我們轉向那些最早接納祂的人——瑪利亞與若瑟、牧羊人和賢士們。他們的旅程不僅是內在的轉化,也是體能上的一大考驗。他們拋下了自己的家園和生活,來到白冷,即天主進入人間之地,與祂相遇。

若瑟和瑪利亞,因著一位總督的諭令被迫前往白冷,然而他們將這種束縛轉化為生命的機遇。他們前往那裡,是為了迎接厄瑪奴耳的來臨。受困在單調乏味、無盡漆黑長夜的牧羊人,在天使的聲音中找到了光明。這些聲音穿透了寂靜,打破了他們的習以為常,召喚他們放棄無意義的當下,與超越時空的那一位相遇。

賢士們跟著一顆異星,踏上了信德之旅,全然不知將被帶往何處。在冒險之旅的終了,他們找到幼小脆弱的祂,這使他們得以想像,一切冒險所為何來。

在這烽火連天的時代,要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極具挑戰性。黎巴嫩流離失所家庭的苦難,袒露了人類脆弱的深淵與正義的全然缺失。然而,矛盾的是,正是在這嚴峻的痛苦中,信仰顯得最為具體真實。在幫助南部的流離失所者安頓於比克法亞(位於黎巴嫩山脈的一個小鎮)時,我見證了這個事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往往發現信仰才是他們真正擁有的一切。

像瑪利亞和若瑟一樣,我們忍受著當權者所做的決定,活在我們未曾選擇的戰爭與暴力之中。我們被迫離開家園,成了難民,甚至連床榻所帶來的舒適也被剝奪。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流亡中,我們才能真正迎接厄瑪奴耳。

來自黎巴嫩戰區的聖誕默想

耶穌會的使命邀請我們,不僅在神慰裡,也在神枯之中看見天主。它呼籲我們與邊緣人攜手同行,站在最深的痛苦之地,藉由愛的行動來反映天主的臨在。在那些從未經歷過自由、平等或和平的人群中,我們的使命不是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具體表達希望與團結的生活見證。

像牧羊人一樣,我們蒙召進入我們的黑夜,這些聲音穿過死寂、恐怖的沉默,引領我們走向生命。如同賢士們那樣,我們踏上了不確定與懷疑的旅程,在不安的道路上前行。正是在這些脆弱之中,祂出現,並前來擁抱我們的軟弱。

透過與受傷者同行,與他們分享重擔,並為他們的尊嚴而努力,我們體現了一種實踐正義的信仰。在這些時刻,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不再只是神學的概念——它是一種活生生的經驗,甚至在混亂與絕望中發現祂的臨在。

戰爭是充斥著黑暗、不確定與暴力,殘酷無情的循環。然而,正是在這動盪之中,渴望與我們同在的那一位,祂的愛被顯露出來。當我們的一切皆被剝奪時,我們渴望與祂—我們的避難所和庇護—相遇。

文/圖 耶穌會信仰服務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