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寒冬為漁工送暖活動,2024年邁入第八個年頭。12月12至13日,新事中心偕同神長、青年、志工,一起到台灣北部海岸共19個漁港,發送集結社會大眾愛心及感恩的保暖物資。他們所到之處,有知名的大漁港,也有你我可能未曾聽聞的小漁港,在那裡有眾多為了豐富我們餐桌菜色,也為了故鄉家人美好生活而忍受海上酷寒工作、默默無名的外籍漁工。透過送暖活動,工作人員和外籍漁工,彼此有機會成為施者與受者,在相互的施與受中,彼此祝福都成為有福的人。
每年寒冬來襲時,天主教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為外籍漁工舉辦的寒冬送暖活動,今年已邁入第八個年頭。
這群離鄉背井的外籍漁工,從東南亞熱帶地區來到台灣,冬季時仍需在海邊或海上的嚴寒低溫下工作。新事中心從與他們的接觸中,看見他們禦寒的需求,因此每年趕在冬季來臨前號召社會大眾,為外籍漁工募集冬季保暖物資,一起送上台灣社會對他們的感謝及關懷。

新事中心的社工督導李正新表示:「『八』在《聖經》中是一個有意義的數字,是第一輪的『七』之後的第一個數目,代表在新造裡的復活。」因此我們要在復活中學習感謝,因著天主的愛,祂透過我們身邊的人幫助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再次重新出發,走在天主的道路中。今年第八年的外籍漁工寒冬送暖活動,本著如此感恩的心來舉辦此次送暖活動,感謝這群海上的弟兄犧牲自己,為滿足台灣在地人的日常飲食,以及母國家人生活的需要而努力奉獻。因此,新事中心代表台灣社會大眾以及他們的家人,獻上這份感謝的禮物。
今年的感恩送暖活動,選在12月12及13日舉行。為了盡可能讓北部海岸的外籍漁工皆可拿到禦寒物資,新事中心選在這個接近農曆月中大潮的時間,因為此時外籍漁工有較高的機會留在港邊整補,而不是出海捕魚。
新事中心特別感謝熱心民眾捐款或捐贈物資至新事中心,還有漢雨有限公司、振聲高中、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與志工隊、耶穌會Magis青年中心同仁與青年、耶穌會的詹德隆神父、方進德神父、麥智寬神父、建國中學志工、基隆東區扶輪社等,加入送暖的行列。

第一天大清早,整個送暖活動在高齡82歲的詹德隆神父,給予所有參與的成員祝福祈禱後正式開啟。新事中心主任鍾佳伶和社工督導李正新,帶領服務團隊從基隆市大武崙漁港開始發送保暖物資,接著逆時針沿著台灣北海岸,依次到新北市的萬里漁港、龜吼漁港、野柳漁港、磺港漁港、石門漁港、富基漁港、後厝漁港、淡水第二漁港,最後在下罟子漁港結束當天行程。
第二天的活動則在方進德神父帶領所有送暖活動成員祈禱後啟程。從基隆市的正濱漁港開始,沿著東北角海岸往南繼續到八斗子漁港、長潭里漁港、深澳漁港、南雅漁港、鼻頭漁港、澳底漁港、馬岡漁港,最後是龍洞漁港。

持續兩天風塵僕僕的送暖活動,總計有北部海岸共19個漁港,1616位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的外籍漁工,收到集結社會大眾感恩的禦寒禮物。這之外,基隆市外木山漁港及碧砂漁港,因為在送暖活動的這兩天,外籍漁工正好不在港,新事中心另擇日把已備好的禦寒禮物,送給外木山漁港25位及碧砂漁港21位外籍漁工,讓他們同樣能感受天主為他們所預備的美好事物。
服務團隊到港後,不僅發送保暖物資,在其中的大武崙和正濱港口,也結合基隆市警察局、社會處,為外籍漁工宣導防詐騙及工作權益,漁工也可趁此機會詢問法規的內容。新事中心的觸角也不分大小港口,即使小如南雅漁港或鼻頭漁港,外籍漁工的人數僅是個位數,只要他們有需要,服務團隊照樣前往發送保暖物資。

兩天的活動過程中,雖然天冷,港邊更是寒風刺骨,但是懷著感恩的心情和溫度,每位工作人員和這群提供我們盤中飲食的海上弟兄們,彼此都能感受溫暖。工作人員面帶笑容,用雙手將禦寒的禮物一份份送到海上弟兄們的手上,而外籍漁工們也用靦腆的笑容回應謝謝,來表達他們真正感受到台灣社會大眾的關心與感謝,如此,感恩的心在活動過程中流動著,相信這是天主所喜愛的。

我們常說施比受更有福,但有時為了成為更有福的人,而努力去成為所謂的「施者」,卻忽略我們的日常所需,也是天主透過身邊的人所給予我們的。在施與受之間,都要帶著感謝天主的心,來成為施者或是受者,因為施與受都是天主的恩典,深信在天主裡,施與受都是有福的人。
第八年為外籍漁工送暖的活動,也是感恩的活動,深深感謝天主讓我們與這群海上弟兄,彼此有機會成為施者與受者,在相互的施與受中,彼此祝福都成為有福的人。
在結束兩天馬不停蹄的送暖活動後,方進德神父(中間著黑色羅馬領衣服者) 帶領團隊祈禱。
*為外籍漁工送暖活動,更詳盡的報導,請點閱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2024 外籍漁工寒冬感恩送暖活動>
文/圖提供: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及社工督導李正新
文字整理:耶穌會中華省通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