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的開始,它是一個準備迎接聖誕節,讓我們憶起耶穌的誕生與降生成人奧蹟的時期,也是我們準備迎接基督再次到來的時期。我們既回顧又期盼,如同孩子在聖誕節早晨期待拆開禮物,是因為他們記起了過去拆開禮物的美好經驗。我們相信天主過去曾給了我們驚喜的禮物,這讓我們能夠相信並期待祂未來也會給我們的禮物⎯由和平與愛掌權的世界。

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會在寒假帶著他們到我們的老家去玩。我會幫他們準備背包,確保裡面有足夠的零食,然後踏上旅途。我們的孩子也像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樣,會不斷地問:「到了沒?」、「還要多久?」孩子總是沒有耐性,因為要等待那看不見的事物,真的很難。身為大人的我們,就比較有耐性。我的先生和我也會期待早點見到家人,回到我們成長的地方。但我們知道在漫長的旅途之後,等著我們的是親愛的家人,所以我們的期待多過我們的不耐。這段旅途充滿了對終點的期待和希望。

「將臨期」(Advent) 這個字源於拉丁文的「到達」(adventus)。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的開始,一個準備迎接聖誕節,讓我們憶起耶穌的誕生與降生成人奧蹟的時期。這也是我們準備迎接基督再次到來的時期。當我們等待著某人的到來或某事的發生,我們就處在「過程」(in between) 之中。我們「還沒有到」。聖依納爵認為生命是一種「在旅途中」的狀態,可以用「朝聖者」這個圖像來表達。依納爵自己就曾經是一個朝聖者,從西班牙走到耶路撒冷,最後到了羅馬。即使他的旅程結束了,但他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持續地在我們生命的朝聖旅途中――靈性的、倫理的,以身為社群一份子的身份追求世界公義。我們的世界還沒有到達完美的和平與公義狀態。身為個人及社群的一份子,我們還處於在這世界實踐天國的旅程之中。

有時候,我們這些大人也會發出疑問:「我們到了沒?」我們看著晚間新聞時,我們也會像孩子一樣疑惑,什麼時候天國才會來到?我們真能相信和平與愛能統領這個世界嗎?期待這樣的世界,意味著我們期待在旅程的終點真的有好事會發生。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耶穌自己就是那個好事。二千年前,天主取了肉軀降生成人,與我們同在。天主至今仍然臨在於這個世界,在我們祈禱和默觀時,與我們同在。同時,天主也在未來等我們;我們相信天主會實現祂愛和公義的許諾,再次來臨。

在將臨期回顧,是為了期盼

期盼

期盼,以一種有趣的方式運作著:帶著希望往前看,同時也透過記憶望著過去。我的意思是,孩子們會期待拆開聖誕樹下的禮物,正是因為他們記起了過去拆開禮物的美好經驗,像是得到一個期待已久的玩具。當我五、六歲大的時候,我的父母在我拆完了聖誕禮物之後,又拿出一個禮物:一個龐大、柔軟,大約三呎長的絨毛狗。我開心地為它取了「酷豆」這個名字。酷豆一直坐在我的床邊,在我的成長中佔有一席之地,一直到我長成了青少女。大概沒有其他看得見的禮物能像酷豆一樣對我有這麼重要的意義,這個記憶也說明了兒時的我如何看待聖誕節的早晨。那是一個充滿家人之愛和驚喜的時刻。

在聖誕節時,我們也會藉著回憶耶穌的誕生,來期待充滿愛與和平的未來。我們藉著回憶許多年前耶穌誕生在我們之中,期盼著基督再次來臨。正是相信天主過去曾給了我們讓人驚喜的禮物,讓我們能夠相信並期待祂未來也會給我們的禮物⎯由和平與愛掌權的世界。

 

記得天主曾經的模樣,這樣我們可以期盼天主將顯現的方式

閱讀並默觀聖經,可以幫助我們記起耶穌如何來到世界,如此我們也能盼望並相信當我們需要祂時,天主將會如何與我們同在。例如,我們可以想像天使向瑪利亞報喜,體會在每個當下信任天主,並把自己給出來是什麼意思。瑪利亞遇見了天使,使得她對於即將來到,對全民族甚至全人類的好事有了一份期盼。即使她不知道這個許諾會如何實現,但她還是相信並期盼著,把這許諾存留在心中,反覆思索。

想像式祈禱 (依納爵式默觀祈禱) 帶來的恩寵之一,就是它能幫助我們看見天主過去臨在我們世界的方式與未來臨在我們世界的方式,之間的連結。我們期盼,我們希望,我們也跟別人分享我們的體會――因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是同在「旅程中」的伙伴。

文:瑪琳娜‧麥科伊 (Marina Berzins McCoy)
翻譯:轉載自天主教靜山靈修中心部落格
文章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
圖: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