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10月18日聖路加瞻禮日,我們來聽聽關於這位撰寫《路加福音》的聖史,一則想像的故事。路加拜訪了聖母瑪利亞,聽她親口述說她聖子的故事,並記錄下來。從這些訪談中,聖史又得到什麼啟發,可作為我們的借鏡?

故事從瑪利亞開始說起。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和保祿同行的一次旅程中。我首度在特洛阿 (Troas) 加入保祿,我們一起走遍馬其頓 (Macedonia),自然很容易就安排在厄弗所 (Ephesus) 稍作停留。瑪利亞坐在一間簡樸的房間內,正縫補著衣裳,陽光從高處的窗子灑進房間,與她開朗的性情相互輝映。

我從未見過耶穌本人,但我喜愛與祂年邁的母親一起坐著。她有悅耳的笑聲,而且知道許多有關她兒子,但我卻從未聽聞的故事,包括蕩子的比喻。聽瑪利亞重講這些故事,我猶如身臨其境,與復活的主相遇。

關於怎麼放慢速度,還有怎麼仔細選擇遣詞用字,瑪利亞教了我許多。我看得出來,她思考的方式,不單因為她已屆高齡。她溫婉的氣質,讓我感到自在,我開始與她分享,自己在與保祿的冒險旅途中,寫下的點滴。保祿與我總是風塵僕僕。我很樂於把我的旅誌讀給她聽。

「路加,你有天主賞賜的才能。」瑪利亞說。她全神貫注的聆聽,幫助了我,以豐富我領會的方式,重新反思自己的經歷。她建議我們一起向她的聖子祈禱,請求祂檢視我寫的內容。我們回顧我過往的日子,細心留意當中聖神的足跡。

有個念頭,開始於我腦海中成形。

「告訴我,當默西亞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回事?」我問。我不只一次探望她。我內心有些東西醞釀著;天主在暗示我要撰寫一部福音。我知道那並不容易。我何德何能,竟蒙天主召叫,書寫關於我主及祂母親的事情?

在我第一個記述中,我從她聖子所說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比喻,著手寫起。它指出耶穌是怎樣的一個人:祂如此慷慨愛人,縱使是敵人,也能寬容關照。我也寫了瑪利亞的經歷,在她還是位懷孕的母親時,長途跋涉。我只能想像,那是何等艱辛。

「我要告訴你另一個故事。」當瑪利亞這麼說時,我湊近她,因為那是她第一次提到克羅帕 (Cleopas)。聽到兩位門徒在前往厄瑪烏的路上遇見耶穌後,內心感到火熱,我很確定自己要繼續寫作。這個故事應該要被傳揚。

我與充滿神恩的保祿同行,又訪問了天主之母,這一路我學到什麼?

• 走向根源。在祈禱中走向耶穌。

• 讓祈禱孕育行動。

• 花時間與有聖德的人共聚,不要害怕拜訪他們。

• 承認耶穌是愛。讓愛推動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活出愛。

• 為了服務及宣揚耶穌是主,甘願犧牲。

最後一次與瑪利亞見面,她邀請我從門外一盆植栽,折下一小枝迷迭香。她說:「它的味道能幫助你記憶。」

我真希望有時間再編寫另一部記述,因為福音並未完結。它如同耶穌,仍然活著。而且,信仰團體會有更多的故事可傳述。

文:蘿莉塔·佩安妮(Loretta Pehanich
文/圖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