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大學耶穌會神學院接受培育的范慶靈執事,即將於2024年7月6日被祝聖為司鐸。一起來看看他對自己聖召歷程的展望與回顧。
Q:范執事在美國除了讀書,還做些什麼?
我週間讀書,到了週末就服務不同的團體,有華人、(說英語的)美國人和越南人的團體。這個過程帶給我很多的安慰,也讓我更了解服務的意義。
Q:你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耶穌會士?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懷有感恩的心與帶來希望的耶穌會士。
因為耶穌會士本來是一個罪人,卻為天主所愛與召叫而跟隨祂。還有,我透過其他人的幫助和照顧,或者與他們合作,才得以完成使命。所以我期待自己是能活出感恩天主和他人的會士。
在依納爵的時代,他多次遇到失敗,或者必須改變他的計畫來跟隨天主。我從他身上學到,怎樣在遇到不公正時,仍可找到天主的平安與希望。有了這種平安與希望,我可以分享給其他人,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
所以一顆感恩的心與帶給人希望,是我期許的榜樣。
Q:請談談在修道生活中,影響你很深的人?
耶穌會的王秉鈞神父和武金正神父。他們分別於今年和去年過世了。
王秉鈞神父祈禱的態度,帶給我很深的影響。我曾經與他共事一年,當時他是台南耶穌聖心堂的本堂神父,在服務或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面臨困難,不那麼順利、不那麼愉快時,他有時難免會發脾氣,或者跟教友的關係不好。但是,我看到他經過長時間的祈禱之後,有所改變,經常事情發生的隔天,他的態度和智慧就非常好了。
他讓我意識到,我自己就是一個軟弱、有限的人,在服務當中,真的很需要天主的恩寵,把天主的愛、照顧,轉給別人。祈禱能改變我,讓我越來越接近天主,更有耐心、更平安地去幫助和服務別人。
另一個是武金正神父,他給我的榜樣是對人的耐心,以及從他人身上找到天主的旨意。他是我們的老師,雖然在神學與哲學方面都是博士,博學多聞且饒有智慧,但是他授課時,會從我們學生已知的出發。他會問,你們學到了什麼,你們對這個部分有什麼期待等等。他不是用他豐富的學識,從上往下教我們,而是從我們每個人的渴望,來發揮他想教的內容。
武金正神父提醒了我,在服務當中,不是我認識什麼就交代別人什麼,而是從別人的渴望和期待,來尋找天主。還有,幫助他人在他們自己的生活當中找到天主,這是對我比較有影響、比較深刻的經驗

Q:貧窮、服從、貞潔三聖願,哪一個對你最困難?
我覺得這三個聖願是三條路、三種機會。它們不是像孫悟空的頭箍,把修道生活綁起來。
走這三條路,都讓我越來越接近耶穌,越來越能活出耶穌生活的榜樣。那怎麼克服這三願帶來的困難或挑戰呢?我除了實行,還有每天睡前反省:「天主怎麼對待我?怎麼帶領我?我有活出這三願什麼?」
若有困難,我祈求天主的恩寵補充我,讓我每天可以克服我的軟弱和錯誤。
Q:請給渴望答覆聖召的青年一些建言。
我只有兩個建議,第一個就是安靜,第二個就是勇敢。
安排每天安靜的地方與時間,讓你可以聆聽天主的話,天主一直想跟人溝通。不用多,每天十或十五分鐘。這種聆聽,能讓你尋找平安,哪一個平安在你的生活中停留比較久、比較有深刻的影響,那可能就是天主的平安。在安靜中,你會感到這個平安更清晰。
而當你聽到天主對你的旨意時,你要給祂一個機會,並勇敢地與祂溝通、勇敢地和負責耶穌會聖召的人聯絡、跟他討論、聊天。你不要怕失敗,怕修道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要怕,天主都有祂的計畫,而且是非常、非常奇妙的計畫。
當你走到比較美麗、比較有意義的生活時,即使聖召不是在耶穌會,或是過另一種生活,例如婚姻或獨身生活,也會因為你給天主機會且勇敢地跟隨祂,祂會帶給你更有意義、更清楚、更平安的生活方式,讓你更了解你自己。
所以,不要忘記每天十到十五分鐘的安靜時間,還有勇敢地讓天主帶領我們。
Q:此時此刻想對家人說的話?
我兩個妹妹和我父母都還住在老家,但是三個兄弟分別居住於台灣、加拿大和胡志明市,沒和爸媽、妹妹他們住在一起。雖然我們相隔甚遠,也難有機會團聚,平日透過Line或臉書,彼此分享生活點滴,來保持聯繫或相互安慰,但在祈禱中,特別是每日的祈禱、念經中,感覺我們好像還在家庭裡,特別親近,也更接近在天主內。
我還記得修道前跟我爸爸媽媽講話,請他們祝福我。那時候他們很安靜,沒說什麼。之後媽媽才說:「不管你去哪裡、不管你做什麼,只要你高興,我們就很高興。」這句話,我至今即使在不同的地方服務,也牢牢記著。
我想跟爸爸媽媽說,過修道生活,不是全部都很幸福,不是每天都很快快樂樂,但是在耶穌會裡面,我找到天主。這個是我感到最平安、最快樂的。請你們繼續為我祈禱,我也在祈禱當中記得你們、為你們祈禱,阿們。
***
2024耶穌會授予司鐸執事聖職感恩祭詳細資訊與報名請點此
文:耶穌會范慶靈執事口述 耶穌會中華省通傳中心整理
圖:耶穌會范慶靈執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