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進入復活期,但每個人的狀態不一定與它相符。即使是耶穌的門徒和追隨者,也是花了一些時間才能認出復活的耶穌,並接受祂已復活的事實。他們幫助我們牢記,是天主的愛,而不是我們的所作所為,使我們通向自己的復活。我們同樣也需要時間,才能體驗復活。
復活節是慶祝與歡欣的時節。但是當我們於逆境中苦苦掙扎,生病、悲傷、恐懼,或對未來感到不安時,又該怎麼辦?在這種時刻,復活節的故事要怎麼成為我們自己的故事,似乎就不太清楚了。
我感到安慰,因為我知道這種情形與耶穌的朋友和追隨者一模一樣,不只在耶穌受難時,甚至在祂復活的最初幾天也是如此。他們花了一些時間認出並接受耶穌從死亡中復活的事實,而我們同樣也需要時間。復活的真相是,天主的愛得勝。這正是我們信仰的精髓。愛戰勝仇恨、善良戰勝邪惡、生命戰勝死亡,再真實不過。然而,耶穌的朋友必須隨著時間,從他們親身的體驗中才能發現這些。我們有時也是如此。
讓我們來看看《聖經》中,幾個關於「發現復活」的記載。
- 瑪利亞瑪達肋納去到墳墓時發現它是空的,起初她哭了,因為她以為她心愛的人的遺體不見、她再也無法靠近祂了。她不禁悲從中來。瑪利亞瑪達肋納需要花點時間才能遇見復活的耶穌,並認出那真的是祂,而不是園丁。
- 門徒們還躲在晚餐廳時,復活已經發生。耶穌出乎他們意料,闖入房間。對他們而言,那是空前驚喜的經驗。過不久,換成多默懷疑著這件事,直到他親眼看見耶穌方才相信。他的世俗體會,與其他人因為已有了復活節的經驗,油然而生歡慶的心情不符。
- 在前往厄瑪烏的路上走著的兩位朋友,在後來耶穌擘餅且他們的內心充滿熱火當下認出祂來之前,耶穌在他們之中待了很長的時間。祂就在那裡,時時刻刻都與他們同行,然而他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認出祂來。
- 伯多祿還在船上時,看到耶穌就跳入海裡去找祂,看來,伯多祿對他所見的至少沒有疑慮。但即使他滿懷熱情和洞見,仍要和耶穌在海邊吃頓早餐且在海灘上有場談話之後,才能更充分了解復活之於他的意義;就修復他與主耶穌的夥伴情誼方面來說,尤其如此。
這些故事和其他的故事幫助我們牢記,讓復活發生的並非我們的作為,也無關乎「願意自己」進入復活節的心態。相反的,它是關於花時間留意天主創造性的行動。是天主永不止息的愛,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而且,是天主的愛,不是我的所作所為,使我們通向自己的復活——我們身體的復活 (有一天),以及在當前的恐懼、磨難、悲傷,甚至是死亡之中,我們體驗全新生命的方式。
我需要做的僅是,承認我的感受、關注、驚歎與祈禱。
- 我若感到空虛或哀傷,我可以把我空虛的感覺帶到天主面前,然後如同瑪利亞瑪達肋納,等待天主,注意在墳墓外的何處,我或許能找到新的生命。
- 我若感到恐懼且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我可以把那些恐懼帶到天主面前並且知道,天主將會進入這個空間和我一起。天主能超越我自己有限的理解,帶給我驚喜。
- 我若感到懷疑,我可以向天主表達這些困惑,然後像多默,想知道天主要怎麼邀請我碰觸復活的真相。
- 我若感到渴望與天主有更多的連結,我可以讓天主與我同行、和我說話,或甚至用祂神聖的臨在「餵養」我。我可以讓我自己愛天主,進而也讓天主愛我。
想想你自己的復活節經驗。哪裡有新的生命?哪裡有驚歎?你看到天主的愛在哪裡付諸實現?
文:瑪琳娜‧麥科伊 (Marina Berzins McCoy)
文章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
圖: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