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歷史上的耶穌會會士,很愛「拈花惹草」嗎?他們不僅是為植物做科學描述的先驅,也是在世界各地蓋植物園、甚至設計清朝皇族花園的專家,還有植物以會士的名字命名。現在,有兩位會士在幾乎被水泥叢林掩蓋的羅馬市中心,闢一座在學院屋頂的空中花園,為照顧共同的家園盡一份心力。

兩位耶穌會會士在羅馬聖博敏學院 (Collegio Bellarmino) 的天台,開闢了一座空中花園,延續耶穌會一個具特殊意義的傳統,尤其在這個時代,種植樹木比起以往顯得更為重要。

每個年代的會士,都造過花園。很驚訝嗎?任何在靈修生活不斷精進,或幫助他人經驗天主的人,很容易就明白箇中原因:花園是相遇的地方。《聖經》裡真的有記載,從一開始的伊甸園,中間《雅歌》的「一座關鎖的花園」,到最後《默示錄》天上耶路撒冷的花園城市。基督的復活也發生於花園,而祂仍在那裡等待我們。在耶穌會的歷史上,對花園的熱愛逐漸發展成不同的形式,有科學層面的,也有靈性上的,或者明顯是親自動手──把我們的雙手真實地放入泥土中。《願祢受讚頌》通諭和耶穌會在最近一次大會上確立的使徒優先,「照顧我們共同的家園」,都賦予此項傳統新的意義。

柑橘類果樹

會士植物學家與園丁
據說,撒羅滿「講論過草木,從黎巴嫩山上長的香柏,到牆上寄生的牛膝草」(列上5:13)。耶穌會會士也做了一樣的事:修會歷史上,植物學家比比皆是。若翰.法拉利(Giovanni Battista Ferrari,c. 1584-1655)無疑是先驅,他是史上針對柑橘屬植物提供科學描述 (scientific description) 的第一人。

耶穌會傳教工作的蓬勃發展,顯然與會士們對海外植物界的熱衷有關:他們從藥用植物開始研究,怎樣傾注關心於人靈,就怎樣照料土壤和所有植物。自此,植物公園的數目與日俱增。葡萄牙籍會士盧若望(João de Loureiro c.1715-1791)在越南建立的植物園,園內有1000多種不同的植物。在這方面的冒險,耶穌會修士發揮的影響令人嘖嘖稱奇。我們一定得提到郎世寧修士(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參與打造北京皇城的花園 (圓明園)。另一位天才是賈斯汀.吉萊 (Justin Gillet) 修士(Justin Gillet,1866-1943),他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基桑圖 (Kisantu),創立了後來成為中非最大的植物園。時至今日,它已名列世界文化遺產。

若翰.法拉利和亨利.霍金斯 (Henry Hawkins 1577-1646)等耶穌會會士,也針對花園做出美學上的反思。路易斯.里奇歐 (Louis Richeôme,1544-1625)受到羅馬奎琳崗聖安德肋堂(Sant’Andrea al Quirinale)初學院內的花園啟發,在他對此花園的描述中,引出了《神操》「獲得愛情的默觀」(Ad amorem contemplation), 邀請我們「仔細思想天主怎樣居住在一切受造物中」,尤其是「在植物中使它們生長」(《神操》第235號)。

多樣品種的樹

一座擁有360度全景觀的花園
今天,聖安德肋堂的花園已轉型為都會公園,但保留了會士親手栽種、大量的雪松樹及巨大的樟樹。而距此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一座新的空中花園已在聖博敏學院寬敞的天台上誕生。

起草這座花園的計劃之初,從各個角度考慮了整個區域,詳細安排了社交的範圍和做默觀、僻靜隱蔽的角落。花園內安裝了灌溉系統,容納了約30棵樹,它們以地中海盆地的品種為主:冬青櫟樹、松樹、無花果樹、石榴樹、各種柑橘類果樹,以及十多棵橄欖樹。許多植物就在樹木一旁生長,包括兩棵高大的山茶樹,山茶樹的屬名camellia,即是以捷克籍的植物學家,也是至菲律賓傳教的耶穌會會士格奧爾格.卡梅爾(Georges Joseph Kamel,1661-1706)的名字來命名。

空中花園僻靜的角落

羅馬的市中心幾乎被石頭和水泥佔據,鮮有綠色的空間。我們綠化學院的天台、為它戴上花環,力求回應當前迫切的需要。植物學家司特凡諾・曼庫索 (Stefano Mancuso)曾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居住於城市,而這些地方也是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地方。它們應全被植物覆蓋,而非只是在劃定好的綠色空間,如公園、花園、花圃等等,屋頂、陽台、露台、人行道、煙囪、交通號誌等也要。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凡是植物可以生存的地方,都必須栽種植物。」

聖博敏花園的空間開闊,有360度的全景觀。花園內的一則題詞,引用了耶穌會首批會士之一熱羅尼莫·納達爾(Jerónimo Nadal)所說的:「世界是我們的家」。為了確保地球仍是全人類大家庭的「共同家園」,耶穌會會士與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朋友,致力於推動再種植 (replantation) 及再造林(reforestation) 計劃,而天台上的樹,讓他們彼此結合,也為他們帶來強烈的團結意識。

文/圖:羅馬聖博敏學院(Collegio Bellarmino) 公撒羅.馬嘉鐸(Gonçalo Machado, SJ)、若望-伯鐸.索聶(Jean-Pierre Sonnet, SJ)

文章來源:《耶穌會士2023年刊──耶穌會在世界》(Jesuits 2023 – The Society of Jesus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