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未停,以巴衝突又起,令人痛心之餘也懷疑和平是否仍然有解?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剛出版 的新書《以善勝惡:衝突紛擾國家和地區的修和啟迪》彷彿及時雨,集結來自衝突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對修和前景的觀察,或和平工作者的現身說法,並有神學家基於朗尼根 (Bernard Lonergan) 的神學思想對救贖正義的反思。它提醒我們,修和是基督徒的召叫和責任,和平之路看似漫長,但我們並不孤單,在衝突紛擾之地,仍有人不斷努力為和平創造條件。
耶穌會的使命伙伴「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近期出版了《以善勝惡:衝突紛擾國家和地區的修和啟迪》。一起來看看該中心九月份電子報,對這本書的介紹:
《以善勝惡:衝突紛擾國家和地區的修和啟迪》
這本新書是本中心關於社會修和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集結了 2021 年舉行的「公義修和與寬恕研究會」內所發表的論文。毫無疑問,香港社會在過去幾年由於社會衝突和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變得更為撕裂且沒有真正恢復過來。作為基督徒,修和是我們的召叫和責任。雖然今天通向修和之路與現實相去甚遠,但面對歷史挑戰,我們必須牢記著:我們並不孤單。世界各地許多基督徒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他們國家的修和工作。他們那些伴隨著淚水和歡笑的經驗,將為我們實現修和的努力提供一個方向。
因此,每個國家都有其各自的修和之路。任何方法都有其缺陷,使得進展緩慢;邁出一小步往往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對基督徒而言,和解是耶穌基督救贖的果實,而非人類努力的結果。修和之路上出現的障礙是基於不同形式的人類偏見。我們在天主的愛中,與天主和與其他人建立友誼,選擇困難的善來打破惡的循環,以使我們可以走向救贖公義的最終命運。
本書集結的文章源自於 2021 年 7 月 17 日本中心舉辦的網上論壇所發表的論文。來自愛爾蘭的約翰遜.麥克馬斯達神父(Rev. Johnston McMaster)、巴勒斯坦的埃利亞斯.戴斯先生(Mr. Elias D’eis)、盧旺達的耶穌會士埃利澤.魯塔甘布瓦博士(Dr.Elisee Rutagambwa, SJ.)、韓國的金彥彥博士(Dr. Youn-su Kim, SJ)和斯里蘭卡的魯基.費爾南多先生(Mr. Ruki Fernando)在論壇上毫無保留地分享他們對修和的經驗和想法。
為了將經驗跟學術反思結合起來,我們邀請得利吉塔.里利教授(Ligita Ryliškytė, SJE)根據伯爾納德.朗尼根(Bernard Lonergan)的神學思想撰寫了一篇關於修和的論文。我們非常感謝所有作者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出貢獻。現時新書的出版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會將各位作者充滿啟發性且鼓舞人心的論文以中英文刊出,期望能使更多讀者獲益。
文/圖: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