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八月底在耶穌會靜山靈修中心舉辦的天主教青年週嗎?回憶與感動,依舊溫熱。在34個場次的工作坊中,基督生活團 (CLC) 團員主持了包括電影靈修和善意溝通在內的4場工作坊。他們體現了主辦單位主教團青年組和 Magis 青年中心「所有人都是參與者」的渴望,在帶領工作坊之餘,團員們也加入其他活動,重新發現自己與靜山、與人、與天主的新關係。
難以言喻的充實感動
天主教青年週的想法,最早是由基督生活團的全國總輔導 (EA)、彰化靜山靈修中心主任李驊神父提出,希望靜山可以每年保留一個特殊時段舉辦青年活動,後來他把這個想法拋給主教團的姜靜與Magis青年中心的林薇,三人最後催生出類似法國泰澤週的形式。
很多年前,曾參加耕心輔導賴玉修女帶領團員和青年們到法國朝聖,在泰澤待了一週,我的想像停留在那兒。這次青年週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很特別,有一種說不出的充實與感動,難以言喻。泰澤有音樂祈禱、適合各個年齡層的工作坊和活動、聚集來自世界各國的男女老少、一起祈禱、讀福音、領聖體、工作和分享,多元共融。靜山的青年週也是如此。
我回顧時一直在想,靜山青年週到底哪裡特別?是靜山很小吧!感覺特別充實,不論是青年、工作者、陪伴者、神長們,所有的參與者都更能感受到彼此的熱情與溫暖、興奮與喜悅,感受到更深、更緊密的連結。
CLC的青年小組接到青年週主辦單位之一Magis青年中心,徵詢帶領工作坊的訊息時,毫不猶豫地答覆了這份夢想與使命的邀請。在街頭民調和小組討論之後,我們提供了「電影靈修」和「善意溝通」各兩場、共四個時段的工作坊。
在青年週五天期間,每天同一時段都有四到五個由不同團體提供的工作坊,不限青年,只要人在靜山,都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工作坊的性質、形式豐富精彩、多元且充滿創意,讓人很難選擇;我突然發現自己口拙筆也拙,很難說清楚寫明白,真的是要親自參與其中才能體會。當然也可以選擇都不參加,個人靜默祈禱,這時候又覺得靜山很大,有許多地方讓人獨自與耶穌共處。
我原以為青年週的活動會吵鬧,但其實只是很熱鬧。即使沒有要求嚴守靜默,也維持了安靜的祈禱氛圍,而我也找到屬於自己的祈禱時間和空間。
神奇的事一直在發生
參加第一場善意溝通工作坊的人數很多,讓人驚喜。更神奇的是,我感受到同行伙伴們如同耶穌一般的臨在與陪伴,讓我能放心自由地分享放在心裡好久的事情。

後來看第二場電影《電子情書》時發現,上午才學到並練習的「善意溝通」,竟然適用於電影情節中:男女主角在現實世界中對話都用「胡狼」語言 (攻擊、判斷、直覺反應的回話),而在電子郵件往來中,卻能用「長頸鹿」語言 (溫和、能傾聽、表達感受和需要的回應),說出真心話。
另一個神奇的轉變是我和靜山的關係。這是在靜山首次舉辦青年週,也是我第一次到靜山有回家的感覺、第一次對離開靜山感到依依不捨。以前到靜山,幾乎都是因為參加基督生活團的代表大會或生活團日,後來參加Magis青年中心的爵醒行動到靜山避靜。多年以前自己開車來就常常迷路、很離譜的迷路,當時車上還載滿了團員,所以來到靜山就是完成任務,趕快回家好好睡覺。後來朱恩榮神父長眠與此,才讓我對靜山有了感情與連結。
而這一次原本也是抱著出任務的心態來參加,但是第三天的早禱就讓我深陷其中。早禱由慈芬修女和Magis中心工作人員澤龍帶領:聆聽當天的福音,並用肢體表達福音中耶穌和自己的心情感受,然後配合節奏強烈的音樂舞動。天主真好!了解我因時間衝突,無法參加由慈芬修女帶領,我最渴望、卻只有唯一一場的「肢體靈修—我心舞禱」工作坊,但祂先以早禱滿全了我的渴望。

共同的渴望
這一週,在靜山,不是刻意的,與幾位青年朋友聊天互動,言談中我感受到我們共同的渴望是天主,和人:我們都渴望與人互動分享,人單獨不好,我們都需要團體,在主內。當然我們的參與讓更多人認識或更認識基督生活團,這次參與青年週的CLC團員,前前後後、老老少少加起來應該有二十多位喔!感謝天主!
邀請您一同支持青年工作 →→→ Magis 青年中心線上捐款請點此處
文:閻美瑜 基督生活團青年小組召集人 & 耶穌會聖召推廣小組成員
轉載自基督生活團刊物《朋友間》
圖:Magis 青年中心 & 基督生活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