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感到抗拒天主的召叫與行動,天主也正臨於這些抗拒之中,持續行動。抗拒也出現在人際關係的動態中,我們可能抗拒天主,邀請我們以新的方式建立關係。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抗拒?
「抗拒」一詞,常用來形容心靈的動態。簡單來說,它是指我們抗拒天主的行動,不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會抗拒許多可能是天主召叫我們去做的事情,例如:
-
我們抗拒改變,雖然改變在生活中必然出現。
-
我們抗拒天主要求我們嘗試,令人感到忐忑或「不擅長」的新任務。
-
我們抗拒放下。
-
我們抗拒天主邀請我們改變祈禱方式。
-
我們拖延。
-
我們甚至抗拒愛。
我可以列舉自己生活中出現抗拒的無數事例。例如,我曾抗拒天主的召叫,後來才接受培訓成為靈修輔導。那時我進行八日的靜默避靜,以「獲得天主愛情的默觀」作祈禱。在避靜中,我反省到天主慷慨賜予我的許多恩寵,於是我對天主說:「謝謝祢!我一定會為祢做任何事!」我感到天主說:「好,你接受培訓成為靈修輔導吧。」我隨即回答:「不!」
回想起來,這件事看似可笑。雖然我誇口「我會做任何事!」但是我仍有現實的顧慮:「我的工作已經夠忙了,怎麼可能再添一項?而且,我或許會無意間傷害了我陪伴的人。如果這不是我所擅長的,怎麼辦?如果我弄糟了,怎麼辦?」
天主耐心聆聽我的憂慮,但之後仍建議「就先接受培訓」,細節遲些再想。我磨蹭了一整年,與我的靈修輔導討論此召叫是否為真,最後我利用教授的安息年休假期間,接受了紮實的培訓。雖然我現在只陪伴幾個人,但是能成為陪伴者是個恩賜,我也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抗拒可能看似負面,但是在培訓時指導我的一位老師說:「哪裡有抗拒,哪裡也就有天主。」換句話說,我們不會抗拒,除非有「要抗拒的東西」;天主總在抗拒內有所行動。所以我們在陪伴他人時,如果觀察到抗拒出現,宜有耐心,信賴天主仍在工作。如果被陪伴者似乎已準備好聆聽,我們也許可協助他注意自己內在的抗拒。然而,如果事情仍在醞釀,我們也毋須急於加快他或我們自己的進程。天主依然臨在其中,堅持不懈。
近來我開始思考抗拒是否不僅出現於個人身上,也出現在人際關係的動態中。例如,一對夫婦在面臨改變之際爭論不休。爭論可以是保持連結的一種方式,雖然雙方都感到這種連結對彼此都不好。或者想一想青少年和年輕人,他們希望更加獨立自主,有時卻又只想「當個孩子」。不斷擺盪於獨立與連結之間頗折騰人。父母與成年子女同樣會抗拒天主的召叫,去以新的方式建立關係。
若我們察覺到自己內在的抗拒,按依納爵的建議做會有幫助:
(1)將它說出來
(2)善待自己且對自己有耐心
(3)對抗它
舉例來說,我曾與家人有爭執,天主輕輕推我去抱抱他,但我實在一點也不想那麼做。最後,我克服自己的抗拒,聽從天主的吩咐。在我擁抱家人之時,所有的抗拒逐漸消融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的溫馨。雖然我抗拒,但是天主得勝。
你在什麼事情上經驗到抗拒?天主如何幫助你度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