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近日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耶穌會社會及生態正義領袖會議」,會議結束後她提出以下的問題:如果為此共同使命出一分力意味著我們要更新自己及自己所屬的機構,我們會投身參與嗎?為能完全地去愛和服務,我們能保持「平心」及所需要的內在自由去改變嗎?這是我們每一位必須面對及回應的挑戰…
耶穌會社會及生態正義領域的領袖週年會議於2023年6月25至30日在羅馬舉行。全球六大聯會區(Conferences)各派出一名社會服務事工的代表,以及「全球依納爵式倡議網絡」(Global Ignatian Advocacy Networks,一個關心生態、礦物開採正義、移民與難民、受教育權的單位)的四名領袖,藉此機會與社會正義及生態秘書處(Social Justice and Ecology Secretariat)的主任和職員,及秘書處的諮詢議會(Advisory Council)會面。
打動我的是組員的強烈夥伴意識。對我來說這是本次會議的亮點,尤其是大家的工作處境迥然不同,此點顯得更為重要。我珍惜機會去認識每一位與會者所面對的不同情況,其中的挑戰及處理方法。不過,重要的是不論大家身處何方,我們的應對手法明顯是大同小異的,這包括:渴望陪伴正努力尋求發展的民眾和團體、關注民眾的最深渴望、進行社會分析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準備好提出帶來改變的主張。這些共同的手法凸顯了一個事實:我們同屬一體,並負有修和與正義的普世使命。
這次會議的特色是安排了祈禱與省思、交談、資訊共享、分辨、彼此認識與交流,以及輕鬆小聚的環節,這在我們的日常實踐和組織裡是常見的項目。

本次會議讓我再一次認清耶穌會亞太區聯會(Jesuit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JCAP)是最多元的聯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及宗教方面。多元衍生挑戰,甚至區內的多種語言也可以成為大家合作的阻礙。然而,JCAP 的情況也是頗特別的──它給予我們現成的機會,去超越各自的境況;去建立真正的關係作為夥伴合作的基礎;積極投入網絡,為大眾謀福祉。亞太區聯會邀請我們每天都要實踐締造和平、彼此款待、成為好鄰人。若我們在身處之地能身體力行,同時探索怎樣才能行之有效,便可以將經驗所得與亞太區以外的人士分享,為締造和平的舉世事業出一分力。
我帶著幾個問題離開會議:我們會實踐所談論的嗎?如果為此共同使命出一分力意味著我們要更新自己及自己所屬的機構,我們會投身參與嗎?如果這意味著要放棄一些慣常的工作模式和運作架構,因為它們已經無助於實踐使命呢?為能完全地去愛和服務,我們能保持「平心」及有所需的內在自由去改變嗎?這是我們每一位必須面對及回應的挑戰。我相信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對於我們的地區、我們的世界,及耶穌會的運作狀況和活力,皆是重要的。
撰文:Julie Edwards,她是一位社會工作者、家庭治療師、哀傷輔導員。她是澳洲耶穌會社會服務處總裁及耶穌會亞太區聯會社會事工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