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港九龍華仁書院舉辦的「依納爵靈修國際研討會」雖然已經落幕,主講者們精闢的洞見卻在與會者心中留下了許多值得一再反芻和回味的空間。我們特別邀請耶穌會中華省幾位受培育的修士分享他們的心得,聽聽他們參與這次研討會後對於修會的「傳家寶」(依納爵靈修)及相關主題的反思…

香港思維靜院依納爵靈修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於 2023年7月初旬合辦的「依納爵靈修國際研討會」圓滿落幕,主題是:「從交談到轉化的依納爵靈修路向」。近四百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基督宗派的姊妹弟兄在三天的研討會中透過聆聽、分享、交談、祈禱和共融,加深了對依納爵靈修的認識,也拓展了彼此的視野。

六位來自不同會省、對依納爵靈修有所專研的耶穌會神父,就個人、社會和教會團體三大幅度探討「交談與皈依」對當今時代的意義;他們演講的主題分別是:「皈依的旅程:依納爵個人的皈依啟迪」、「運用想像力讓上主改變我們:依納爵式的默觀與神操」、「為了普世的生命:在萬事萬物中勞苦工作的天主」、「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往來:身處世界的默觀者」、「團體皈依的召叫:肩負普世使命的教會」,以及「敘事作為轉化之道:對依納爵傳統的反思」。

甫被教宗方濟各任命為樞機的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也出席了研討會,並在大會的最後一天與其中兩位主講者跟與會者進行了交流和對談。三天的研討會在周主教主禮的感恩祭中劃上完美的句點。

香港教區周守仁準樞機主教、Fr. Richard Leonard SJ、Fr John Dardis SJ 以及 Christina Kheng(左至右)。
香港教區周守仁準樞機主教、Fr. Richard Leonard SJ、Fr John Dardis SJ 以及 Christina Kheng(左至右)。

另外,耶穌會中華省不少的受培育修士也出席了這次的研討會,並在其中的幾個環節給予協助,諸如:帶領團體省察、負責感恩祭禮儀和工作坊的安排等。我們特別邀請當中的幾位修士,與我們分享參與研討會的心得與感想。

Samuel Gan 修士:

本次依納爵靈修研討會帶給我一些洞見和靈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對 “conversion” (皈依)的理解。在大師們的演講和討論中,”conversion”  一詞被反覆提到。對於這樣的靈修詞彙,我覺得用母語解釋會更加深刻。所以,每當聽到這個詞,我就在內心把它翻譯成「皈依」加以體會和消化。「皈依」兩個字,從字面上看,「皈」是歸向,「依」是依靠或依託。因此,這個詞在依納爵靈修的背景下可以理解為「讓生命歸向天主,並依靠祂。」

對我個人而言,皈依意味著生命中心的改變。在尋找和跟隨天主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的生命仍然是以自己為中心的。無意識地,我習慣用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這個世界的人和物。然而,當我用耶穌的價值觀處事待人時,我內心是喜樂和圓滿的。這些皈依的經驗不斷地對我發出邀請,讓天主來到我生命的中心,並用祂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的人和事物。

Pius Wei 修士:

「交談、相遇、同行、皈依」,這些詞彙很好地描述了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與會第一天,我就深受觸動和驚喜。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四百位與會者不遠千里來參加這次研討會。更為可貴的是,有許多新教的弟兄姐妹也積極參與,並慷慨分享他們的經驗,讓我備受感動。此外,在休息時段我有幸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交談,傾聽彼此的經驗,感受到一種開放和對話的氛圍。

對我而言,一個重要的收穫是「意識到皈依是完全的,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部分,而是我的整體」。皈依意味著我將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向天主開放,允許祂在我身上完成祂的旨意和計劃,包括我的思維方式、人際交往模式,甚至生活中的微小細節。我明白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同時也認識到,我不是獨自一人,而是與團體、與教會一同走在皈依的道路上。

與會者聆聽 Fr. Gerard Kevin Whelan SJ 的演講主題。
與會者聆聽 Fr. Gerard Kevin Whelan SJ 的演講主題。

Stanislaus Liu 修士:

「皈依」是這三天大會的主題。當我想到皈依的時候,總是認為我需要做得更好,我需要讓自己改變才是真正的皈依。然而通過這三天的課程和工作坊,幫助我對皈依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一)皈依是與天主建立一份新(心)的關係,而不是簡單的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皈依是發掘自己生命中的恩寵與美好,而不是盯著自己的罪和軟弱;
(三)個人的真正的皈依是以天主的眼光看待和應對世界和教會。

最後,若望神父(Fr John Dardis, SJ)的一句話非常觸動我:「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何處時,我們就是走在正確的路上!」

Mark Wu 修士:

這短短的三天,感受頗深。雖然第一次來香港,但是感覺一點不像是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是見到許多同會的弟兄,很是喜悅。這給我一種歸屬感和兄弟情,有種到哪都是家的心情,我想這也是天主給的恩寵。同時依納爵靈修幫助我走出自己的世界,如同我們的行事風格一般,耶穌會士要放眼全球,「在萬世萬物中發現天主」(對依納爵靈修做出總結的一句話)。

通過這幾天的服務與參與,我留意到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深深的感恩。尤其是看到這麽多非天主教徒也來參與這幾天的活動,一幅「同道偕行」的畫面浮現在面前。我們彼此分享聆聽,邁向同道偕行的教會,這也是依納爵靈修中最重要的一種精神,天主真的臨在其中且在工作。最後使我內心感到神慰和堅定的,是留意到天主越來越成為我生命的中心,這也是依納爵靈修幫助我改變的一個內在標記。

與會者進行小組分享與交談。
與會者進行小組分享與交談。

Peter Fan 修士:

參加這次研討會,給我帶來很多的觸動和感動。Fr. John Dardis SJ 在講到靈修交談時表示,「對話和做規劃」可以從個人經驗展開,從發現天主目前完成和正在做的工作來開始。我們的皈依經驗同樣不是從零開始,而且是建立在天主的行動之上。在依納爵靈修的脈絡裡,個人、團體和教會等不同層面的皈依就會充滿著希望。

與此同時,第一次參與省內實體的活動,與同會弟兄和使命夥伴一起合作也讓我感到很深的親切感和同行的力量。

Gio Wang 修士:

我特別感恩有機會參加這次研討會。通過聆聽來自各地的依納爵靈修專家們的講解和認識世界各地的與會者,我領受了兩個特別的恩寵。這兩個恩寵分別是:更深地認識依納爵靈修和中華省。聆聽專家們精彩的講解,讓我深刻體驗到依納爵靈修的豐富。我渴望自己能夠花時間去復習和回顧自己在研討會上聽到的,讓自己在依納爵靈修內不斷地成長,真正活出「爵氏靈修」的精神。作為一個在菲律賓受培育的中華省讀書修士,這次來到香港,我接觸了很多來自不同地區的中華省會士。通過與他們交談和分享,我更深地認識了中華省和不同地區的會士,特別是香港地區的會士們。

IMG_0626
研討會第二天的主講者之一 Fr. James Hanvey SJ 的主題分享。

Francis Xin 修士:

我非常感恩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次的依納爵靈修研討會。通過這次學習,我更深刻地體驗到依納爵靈修對我個人生命成長的幫助。藉著依納爵靈修,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天主的恩寵在我生命中的工作。我也深刻認識到我生命的皈依完全是來自天主的一份恩賜。正是通過這份恩賜,我才能夠經驗到天主對我無條件的愛情,從而有力量和勇氣成為耶穌基督的夥伴,去活出天主所創造的真實的自己,並和祂一同在世界中辛勤勞碌地從事天父的工作。

這次依納爵靈修研討會也讓我在基督內體驗到共融和喜樂。我特別開心第一次面對面地見到很多中華省內的弟兄們和合作夥伴們,也很感恩能夠和菲律賓的弟兄姐妹們相隔一個月後在香港再次團聚。同時,我也很開心認識很多基督新教的兄弟姐妹們。

Gabriel Liu 修士:

這次研討會的主講者都是依納爵靈修研究領域的專家。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依納爵靈修中啟發給我們的個人和團體皈依之路。為我而言,這種呈現方式,本身就顯示了依納爵靈修魅力的深邃及廣度。這次研討會讓我體驗到依納爵靈修的特殊「魅力」。然而,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一魅力的,卻是研討會的參與者們。讓我很驚訝的是,這次研討會的與會者有很多是來自其它基督徒團體的弟兄姐妹。儘管我早就知道不少非天主教的基督徒對依納爵靈修有興趣,可這一次看到這麼多人——有的甚至坐飛機從其它國家過來參加這次研討會,我真實地感受到他/她們對依納爵靈修的喜愛和熱情;同時也為他/她們的熱情所感動。

會議期間,我有機會和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浸信會姐妹聊天,聆聽她的分享。她的開放態度引導她找尋天主教靈修傳統中的寶藏。依納爵靈修中散發出的開放、包容、對個人宗教經驗的尊重、以使命為優先、團體分辨等「魅力」吸引了她。從她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修會「傳家寶」的魅力。同時,也讓我反省自己是否「習以為常」或把這靈修寶藏視為理所當然,而未加以更深的學習和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