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思維靜院依納爵靈修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精心籌辦的「依納爵靈修國際研討會」於2023年7月1日在香港九龍華仁書院的禮堂正式揭開序幕。雖然當天清晨天空不作美,超過350位渴望加深靈修生活的弟兄姐妹仍風雨無阻地前來赴這場心靈的饗宴。
這場為期三天的研討會獲得熱烈的迴響,與會者除了來自兩岸四地,還有從澳洲、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地遠道而來的參與者。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當天也親臨現場,出席了上半天的專題演講。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從交談到轉化的依納爵靈修路向」(From Conversation to Conversion- An Ignatian Trajectory),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六位來自不同會省的耶穌會士,就個人、社會和團體三個層面探討和分享「皈依」對當今時代的意義。另外,大會也在下午的時段安排了多個工作坊,讓與會者自由地參與,其中的主題包括:成為一位在基督內的分辨者、研讀依納爵手稿版本的神操、醫治的交談、使徒規劃中的分辨、痛苦能否啟發皈依、共議同行的靈修、生態皈依之旅、默觀心靈畫作、從迷惘到希望等。
研討會第一天的活動透過介紹《神操》中有關「對禱」(colloquy)的操練揭開序幕,隨後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致歡迎辭。董神父除了歡迎和感謝遠道而來的主講者和與會者,並表示「路向」(trajectory,或譯「軌線」)一詞讓人容易聯想到「飛行中的砲彈」此一圖像,這與聖依納爵的砲彈經驗和眾人「走向天主的內在旅程」和「人性的真實性」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真誠的「靈修交談」會引發人們心靈的動態,對天主的邀請和現實開放自我,雖然這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或造成不舒服。

來自西班牙的耶穌會士José García de Castro SJ神父是第一位主講者,他從「皈依的旅程:依納爵個人的皈依啟迪」介紹了耶穌會會祖所經歷的六個轉化過程,即:生活的皈依、宗教的皈依(轉向基督)、貧窮方面的皈依(自我捨棄)、教會向度的皈依、團體幅度的皈依(個人到初期夥伴團體)、向世界和萬物的皈依(在基督內得見嶄新的一切)。

接著,愛爾蘭耶穌會士 Gerard Kevin Whelan 神父以「運用想像力讓上主改變我們:依納爵式的默觀與神操」為題,借用兩位耶穌會士伯納.朗尼根(Bernard Lonergan, SJ)和羅拔.杜倫(Robert Doran)的思想,從現代哲學和心理學的幅度探索依納爵的先見之明與洞見。

此次研討會的內容也包含了依納爵式的省察操練、分組進行的工作坊、與主講者的對談與分享,三天的活動都以感恩聖祭作為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