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而言,天主是誰?此刻祂以怎樣的「形象」來跟你來往?是朋友?是慈父?是法官?這形象對你跟天主建立成熟的關係是有助益或妨礙呢?

著名的靈修輔導和《神操》學者威廉.貝瑞神父(Fr. William A. Barry, SJ)為祈禱下了一個非常有用且精簡的定義:「祈禱是一個有意識地與天主建立的個人關係。」他建議我們可以從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去認識與天主的關係。貝瑞神父在其著作《獨一無二的友誼》(編按:光啟文化事業譯為《祢是我的朋友》;A Friendship Like No Other)改進此久遠的祈禱定義:「天主希望與我們建立的關係的最佳類比是友誼。天主渴望人存在就是為了友情。」

貝瑞神父提出「與天主的友誼」這一圖像,對某些人而言或許是新奇的,特別是那些與「敬畏天主」(fearing God)有所角力的人。我們的腦海中都有多種不同的天主形象。舉例來說,出於童年的經歷,我們可能視天主為一位和藹但身在遠方的祖父,或精於點算善惡行為的會計師。《聖經》裡有各式各樣的天主形象:撫育孩兒的母親、慈愛的父親、法官、仁慈的創造者、聖神,當然也包括耶穌基督。

我們心目中的天主形象隨著我們的年歲漸長而有所演變。透過《神操》進行祈禱時,你可能會經驗到新的天主形象。我們要放下那些妨礙我們與天主建立成熟關係的天主形象,天主既遠遠地超越我們,又是與我們如此地靠近。

沒有任何一個形象可完全地捕捉到天主是誰。我們自然地嘗試將我們對天主的體會化成文字,不過那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天主──終極的奧秘。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將心目中的天主形象變成偶像,反而要讓天主自然溫柔地向我們揭示祂自己。

如果你感到天主幾乎與你的生活無關,或你通常會害怕走近天主,那麼你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神操》的初始階段,透過祈禱體會天主是可信賴的。若望一書的作者向我們保證:「在愛內沒有恐懼,反之,圓滿的愛把恐懼驅逐於外。」(4:18)向天主祈求自己能體會到祂撫慰人心的愛吧,祂極渴望我們能經驗到受造的喜樂!

本文摘錄自凱文.歐布萊恩神父(Fr. Kevin O’Brien, SJ)的著作《依納爵神操探索之旅》(The Ignatian 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