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耶穌會亞太區聯會 JCAP 在「希望的創造者計劃」中所資助的一名印尼回教大專青年華法雅。他在生態寄宿學校學習,矢志遵守與大自然更協調的生活準則,也渴望更廣泛地將它介紹給眾人。
在微微細雨中,我們踏上青綠稻田間的泥濘田陌,令人沉醉的宣禮聲在空中迴盪。我們向 Ath-Thaari 生態寄宿學校(Pesantren Ekologi Ath-Thaari)――位於印尼西爪哇省加魯特(Garut)的伊斯蘭寄宿學校暨農場――走去。學校的年輕寄宿生華法雅(Akhfaa Nazhat Alwafaa)出來迎接我們,帶領我們到用舊木頭搭建成的臨時小屋。我們以舊的水果板條箱作座椅及電纜大卷軸作桌子,享用華法雅的母親華加迪普拉(Nissa Wargadipura)準備的熱茶(以藍色蝴蝶豌豆花沖泡)及新鮮的傳統米糕。
現年19歲的華法雅是十名寄宿生之一,寄宿生與華法雅的家人同住於學校。學校於2008年由華加迪普拉創辦,宗旨是教導年輕男生可蘭經及生態農業的耕作技術。寄宿生除了祈禱、個人研習及到大學上課(華法雅在大學修習電機工程)之外,也要在佔地一公頃的農地的不同區域執行任務。他們學習生活要與大自然更協調,尊重植物的生命週期、人與動物的相互依存,以及太陽、風和雨的能量流動。華法雅矢志遵守這些原則,認為它們有利於回應氣候和生態危機。他渴望能更廣泛地向他人介紹這些原則。
耶穌會亞太區聯會 JCAP 的「與受造界修和網絡」(Reconciliation with Creation network)於2022年4月啟動「希望的創造者計劃」(Creators of Hope project),華法雅是該計劃的10名受資助者之一。「希望創造者計劃」的目標是發掘並支持亞太地區內熱衷於生態計劃的年輕人或團隊,使他們的計劃成為其他人的希望之源。雖然希望本質上是上主的恩賜,但是將一些想法或靈感付諸實行,縱使有不足之處,仍能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希望。
作者:加播.納雅瓦神父(Fr Gabriel Lamug-Nañawa SJ),他是耶穌會亞太區聯會「與受造界修和網絡」的協調人,他從依納爵靈修的視角針對生態相關的議題做出反思。
文章出處:耶穌會亞太區聯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