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耶穌會列品案總負責人 (Postulator General) 巴斯卦.瑟博雅達神父 (Pascual Cebollada, SJ) 以及列品見證文件的編輯 (editor of the Positio) 隆巴迪爾神父 (Federico Lombardi, SJ) 聯合執筆。文中回顧了可敬者利瑪竇的生平事蹟及其獨特的傳教模式,更提出了三大點說明他對當今世界的重要性。

等待多時的好消息終於在2022年12月17日到來:教宗方濟各授權聖座封聖部頒布法令,承認耶穌會會士利瑪竇 (Matteo Ricci, SJ) 的「英勇聖德」。利瑪竇神父自此榮列教會承認的「可敬者」行列;他在信仰上的見證獲得了認可。

利瑪竇在人類文化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是跨文化相遇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的中國重大歷史事紀裡,他和馬可波羅是唯一榜上有名的非華籍代表。他也是首位榮獲聖旨,賜地安葬於京城的非華籍人士。

利瑪竇在跨文化相遇的功績幾乎獲得當今世人的普遍承認,然而,直到如今,他在神修和聖德方面的非凡成就尚未得到如此大的關注和讚賞。因此,教宗方濟各在最近頒布的法令強調了這位知識分子的神修質素,基本上他是一位傳教士。

 

2022-12-19_ricci_paintings

讓我們一同回顧利瑪竇的一些生平事蹟:

• 1552年10月6日:出生在義大利馬凱大區的馬切拉塔
• 1571年8月15日:入耶穌會初學院
• 1577年5月18日:離開羅馬,派往東方傳教
• 1578年9月13日:抵達印度果亞,逗留至1582年
• 1582年8月7日: 抵達澳門,學習中文
• 1595年8月28日:抵達南昌, 以文人學士的身份以文會友;出版《交友論》
• 1597年8月4日:受派遣擔任中國使命的長上
• 1598年9月7日:初抵北京,無法覲見皇帝
• 1601年1月24日:再次入京,覲見皇帝,獲准常駐京城
• 1610年5月11日:安逝於北京
• 1611年11月1日:獲准厚葬於柵欄墓園

 與今日緊密相關的一位傳教士

利瑪竇在當今世界的重要性,以及舉薦他為基督徒生活的楷模,從幾個方面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在此特別提出三點:

  1. 中國、中華民族,以及人類、對話與和平的重要性。利瑪竇的重要性在於他是人與人之間友誼和對話的模範,有能力在文化間搭建橋樑、締造和平。

  2. 為教會的使命帶來新的願景:依照不同文化來進行福傳,即「福傳本地化」。為普世教會而言,利瑪竇是基督信仰與生活本地化的楷模。

  3. 天主教會與中國的關係。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的活力,跟「地道的中國人,真正的天主教徒」有關係。利瑪竇是中國天主教信徒成為「地道的中國人、真正的天主教徒」的導師和楷模。

2022-12-19_ricci_map

透過友誼來傳教的方式(以友傳教)

耶穌會前任總會長倪勝民神父 (Fr Adolfo Nicolás, SJ) 在2010年於米蘭的一個重要演講中,提到利瑪竇獨特的傳教風格,說他是一位擁有開放胸襟、透過友誼來傳教的耶穌會會士。倪神父將傳教的概念定義為幫助別人在一切事上尋求天主,強調傳教士蒙召以天主的眼光看這個世界,因為這將引導我們與眾人建立友誼。利瑪竇正是以這個觀點作出了福音與中華文化相遇的建議。他是福音「本地化」的先驅和導師。

就利瑪竇的傳教模式而言,我們沒有他宣教時的明確證據。確切而言,他偏向於採取相遇、朋友間的交談、與他人建立個人關係的途徑,尤其是透過他者的文化,也就是對方看待世界的方式,試圖去理解對方。聖座封聖部以及教宗本人對利瑪竇「聖德典範」的認可,證實了這個方法對我們這個時代具有意義,仍有關聯。

最新消息:

香港教區主教,耶穌會士周守仁在寄給利瑪竇列品案的申請人巴斯卦.瑟博雅達神父 (Pascual Cebollada, SJ) 的一封短函裡,如此寫道:

有在香港的中國官員告訴我,該項宣佈在中國廣為流傳,對這份當之無愧的認可給予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