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給好的領導人下一個定義呢?換言之,好的領導人該具備什麼特質,或有哪些領導風格呢?本文作者 Gretchen Crowder 透過聖依納爵的生命經驗歸納出三大點,顛覆了常人對領導人的理解,幫助我們進一步領略「爵式」領導模式的精髓。

一直以來我都跟這個問題周旋著。當我在高中時期,我相信好的領導人是充滿魅力的、受歡迎的、有才智的,並且善於發號施令。我當時相信一位好的領導人是可以透過某些天生看不見、且不可思議的特殊才能,對任何事情都能高談闊論,而人們也都會聽從他。

因著這短淺的觀點,我並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好的領導人。畢竟,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受歡迎的人。在高中時期,我是大家眼中安靜的孩子,除非周圍都是我很親近的朋友。我也清楚知道我身邊的一票朋友都比我聰明得多,至少以學校課堂的標準而言。由於我內向害羞的個性,比起指揮大家,我更傾向於在群體中隱身。

這種對好的領導人零星片面的觀點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我遇到了聖依納爵羅耀拉。我跟著他一同前行,從他的砲彈時刻(生命中皈依的重大時刻)一直到他擔任總會長的時期。在我得知他的故事後,它顛覆了我對「什麼造就一位好領導人」的理解。

身為領導人,依納爵具備怎樣的風格和模式呢?至少有以下三大點: 

 (一)承認他的失敗,且從失敗中學習:

每一次的失敗都讓依納爵對於自己是誰,以及天主召叫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全新的理解。當他被砲彈襲傷時,他對於何謂高貴及英雄豪氣作出了全新的探索。當他試圖進駐耶路撒冷而遭到拒絕時,他意識到教會需要的傳教士類型,有別於他原先所預想的。他沒有自我放棄和將失敗隱藏起來,反而利用自己的失敗和從中汲取的見解,來幫助人們拓展更大的可能性。

(二)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因為那是更大視野的一部分:

當依納爵被選為總會長時,他成為了留守在羅馬撰寫修會文獻的人。他必須將自己對於祈禱和《神操》所知道的一切,以及還在成形的耶穌會的會憲寫下來。他必須透過書寫信函與他的會內弟兄保持聯繫、了解他們在路上的狀況,以及可以給予他們哪些幫助。這對於熱愛冒險、旅行、到處經驗世界的他來說,不是個讓人愉悅的差事,但是這對於成立一個修會,以及建構出一個能帶來巨大而深遠影響的靈修,卻是至關緊要的。

(三)暫時停頓:

在前往羅馬的路上,依納爵和他的同伴們停留在拉斯道達 (La Sorta) 並一同祈禱。當時,他不確定心中的目標是否與天主推動他前行的目標一致。他沒有奮力前行,反而停下腳步來。他停頓下來花時間傾聽,並且相信天主的回應。

依納爵告訴了我,領導的關鍵跟外在表像的質素並非有直接的關係。反之,真正的領導攸關自我覺察、真實懇切,以及脆弱性。這關乎於反省、暫時停頓,停下來傾聽天主的聲音、傾聽他人、以及傾聽自己的內心。當中最重要的是真實地面對我們自己是誰。或許我的領導方式與他人不同,只要我們願意揭露自己且不斷嘗試,我們都能夠為這個世界做出某些貢獻。

攝影:Reinaldo Gutierrez
攝影:Reinaldo Gutierrez

 

作者:Gretchen Crowder,譯自:IgnatianSpiritual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