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的使命夥伴「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即將於 2022年12月17日下午兩點舉辦一場線上講座,邀請到柯修文博士 (Dr. Daniel Canaris) 分享早期耶穌會士如何嘗試將「神聖」(sanctity) 翻譯成中文的微歷史,並對這些翻譯選項為耶穌會傳教策略發展的重要性作出反思。

在1580年期間,當耶穌會士羅明堅 (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 與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10) 在中國開展首個耶穌會的傳教事業時,「可翻譯性」(translatability) 與「文化的不可比較性」(cultural incommensurability) 等詞彙仍未編入歐洲的詞典裡。然而,這一類的問題卻以含蓄的方式,透過傳教領域所使用的翻譯選項 (translation choices) 獲得了應對。

為早期的傳教士,「可翻譯性」為其傳教事業有很大的影響。其中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將基督宗教救援論的主要概念「神聖」(sanctity) 以中文傳達出去。耶穌會士在中國士大夫和宗教傳統的眾多詞彙中選取一些來翻譯「神聖」的概念,如:「聖人」,「真人」,「先」等。不過,這些詞彙卻意味著基督宗教與中國本土對卓越人性理解上的某種比較。

這場講座會的演講嘉賓為柯修文博士(Dr. Daniel Canaris ),他將闡述早期耶穌會士如何嘗試將「神聖」翻譯成中文的微歷史,並對這些翻譯選項為耶穌會傳教策略發展的重要性作出反思。主辦單位也邀請了耶穌會士梅謙立神父 (Fr. Thierry Meynard, SJ) 擔任回應人,譚永亮神父 (Fr. Patrick Taveirne CICM) 則為主持人。

PHOTO-2022-12-06-19-02-13

報名詳情,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