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上午11時,耶穌會中華省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聖堂舉行感恩聖祭,慶祝終身修士官枝順入會50週年金慶。感恩聖祭由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主禮,省佐墨朗神父和神學院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襄禮。前來參禮慶賀的會士和親友約有100人,其中包括20幾位共祭的司鐸、協助禮儀服務和佈置的修士修女們,以及官修士來自台北、高雄和嘉義的親友。
在彌撒講道中,省會長董神父特別分享官修士在回應聖召的過程中讓他深感共鳴的幾個感人事蹟。首先,官修士的聖召始於一位幼稚園老師口頭的邀請,促使他開始分辨修士的聖召。董神父表示,有的時候某個人「不經意的話」會帶來推動力,會影響人的一輩子。他進而邀請在場的基督徒和修道人做出思考:相對於日常生活中說太多的「閒話」,我們是否會說出「簡單、直接、有建設性、有想像力、有創造性的話,對別人造成一輩子的影響,成為別人的恩人」?
其次,官修士的家人一開始反對他修道,但後來天主藉由官修士父親的病苦與教會醫院的幫助,使情況有了改變。董神父問道:面對生命中的艱難和身邊的人的不同意,我們是否讓天主和讓教會工作,去改變現況,並保有內在的平穩,配合天主的可能性?這些都值得我們反思探討。
再來是官修士的眼疾,雖然眼疾為他帶來不方便,但是他把它視為天主給的小小十字架,「因為人不能只是向天主求恩典,而不願意接受十字架」,因為「這是與主耶穌一起受一點苦」,這樣心中反而充滿喜樂。省會長表示,官修士的這個經驗同樣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去接納和面對生命中不理想的情況。
隨後,董神父配合當天選讀的福音,提到修士聖召所呈現的「謙遜」面貌(路十四1, 7-11),並重申和強調「耶穌會不能沒有修士的聖召」。他引用官修士早前接受訪問時所說的話,修士就像是「球隊中的後衛,軍隊中的後勤」,但耶穌會卻非常需要這些沒沒無聞的「幕後的工作者」。這讓董神父想到自己在接受雅魯培月(Arrupe Month)培育時,一位美籍耶穌會神父 Fr. James Gill S.J. 帶著批判性的口吻所描繪的耶穌會士圖像。
這位美籍耶穌會神父表示,耶穌會士就像是在舞台上的表演者,演出謝幕時會因為獲得觀眾的掌聲而感到開心,但是他也留意到少數觀眾不拍手,於是思考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回到生活中也會因為有一些人沒有鼓掌而感到悶悶不樂。董神父表示,這些因為工作上的要求、擔心表現、需要他人讚賞的耶穌會士可以向修士們學習,因為他們如同「定海神針」,只需要開心地做平凡簡單的事就好,別人「拍不拍手」並不是那麼重要。
董神父以李白的一首詩《下江陵》(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為講道做總結,勉勵大家活出李白在這首詩裡頭所帶出的「人生境界」。他表示,如同這首唐詩所傳達的意境,生命的「過程中會有繁雜的聲音,像是不同人的意見或是他人的不高興,但是只要帶著內在的一份輕快,沒有包袱地向前邁進,很快地就會抵達人生的目的地。」
彌撒結束後,官修士也發表了入會50週年的感言。他特別感謝天主的召叫和修會的栽培,感謝兩位初學導師單國璽樞機主教和朱恩榮神父,以及第三年的神師翁德昭神父(Rosaire Gagnon, S.J.)。最後,修士也向許多在不同服務單位所認識的修女、姊妹弟兄表達謝意,感謝他們一路以來所給予的協助,並祈求大家的支持,繼續為他祈禱。
當天的慶典在聖博敏神學院會院餐廳的餐會,以及眾人祝賀官修士的歡樂歌聲中畫上美麗的句點。
官修士的家人前來參禮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