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大公對話、國際法,以及保護人權:這些是今年“拉青格獎”兩位獲獎者作出貢獻的領域。這個獎項由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岡基金會頒發,今年是第12屆。

獲獎人之一是法籍耶穌會士費杜(Michel Fédou)神父。他於1952年在里昂出生,從1987年起在巴黎的耶穌會大學擔任信理神學和教父學教授,然後任神學系的系主任和該所大學校長。費杜神父也是幾個神學學會委員會,以及與信義會和東正教徒進行大公對話委員會的成員。他撰寫了許多著作,尤其在教父學和基督學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另一位獲獎者是魏勒(Joseph H. H. Weiler)教授。他於1951年出生,在美國多所大學和法學院任教,例如在紐約和哈佛擔任教授,而且也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教書。他擔任過佛羅倫薩歐盟大學研究院院長,寫過許多關於憲法、國際法、歐洲法律,以及人權方面的著作。

魏勒是猶太教徒,他在歐洲法院為意大利在學校内懸挂十字架作辯護,因而出了名。他也獲得美國天主教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頒獎禮將於12月1日在宗座大樓舉行,由教宗方濟各親自頒發獎項。“拉青格獎”是隆巴爾迪神父領導的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岡基金會的一項主要創舉,表彰在“出版或科研領域具有特殊貢獻的學者”,也包括在基督信仰的啓發下進行藝術創作的人物。

獲獎候選人由教宗任命的基金會科學委員會的5位成員提交給教宗,然後由他批准。到目前為止,已有26位學者獲得這項榮譽,他們主要是信理或基礎神學、聖經、教父學、哲學領域的學者,以及在音樂和建築學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藝術家。他們來自世界上的16個國家,不都是天主教徒。

原文出處: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