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的國際關係局勢和反復的疫情,還要不要出國留學?
中國越來越強大,
出國留學是否還值得?
如何選擇一個適合的學校和專業?
博雅教育,都適合誰去學習?我們選取了當下學生和家長最關注的關於國際教育的疑問,
採訪了親歷國際教育20年的北京中國學中心
The Beijing Center (TBC)的掌門人Simon。
Simon曾在美國頂尖大學獲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也曾在美國大學任教,
如今,他深耕中國的教育及文化,他的建議非常值得一聽。
古嘉文 Simon Koo • 北京中國學中心(TBC)執行總監 • 普渡大學電機及電腦工程學博士 •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高級會員、美國電腦協會(ACM)高級會員、英國電腦協會(BCS)會士 • 曾任教于聖地牙哥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聖克拉拉大學 • 矽谷物聯網企業Ananse的創辦者和CEO
(以下為Simon第一人稱自述)
#01中國的發展越發強大,為何還要去國外求學?出國留學是否還有價值?

如果留學的目的單純是為了回來以後找個好工作的話,那效益確實不見得有多高。如果出國留學是家長單純追求讓孩子出國、上名校的話,就更加是個錯誤的方向。但是,留學是不是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不見得。
現在的中國越來越強大,但是中國的強大,是基於在世界上跟不同的國家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達成的,所以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對於世界的瞭解是不可或缺的。
留學能帶給學生的,就是你可以通過留學去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不同國家居民的心態。比如,去德國留學能瞭解到德國人的精細;去法國留學能了解法國人的浪漫;去美國留學可以瞭解到美國對創新的追求,等等。

有的時候,中國人是這樣想的,但是換一個國家的人,他們的想法就不一定是一樣的。那麼是他們錯了嗎?不是。不一樣就只是不一樣而已,不理解是因為你沒有辦法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
瞭解不同的文化、學會用開放的心態和多元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這個能力在當今“地球村”的時代裡,是很重要的核心能力。
我認為這是留學帶來的最重要的競爭力。
比如你如果去到歐洲或者美國留學,可能會聽到一些關於中國很負面的想法,但沒關係,你需要瞭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這對於溝通會有很大的幫助。你要知道人家為什麼覺得你不好,你才有機會去改變他們的想法。
因此在後疫情時代,如果有機會的話,留學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
不管是長期的留學,還是只有一年甚至是半年的交流項目,
對於開闊自己的視野、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學會怎樣融入地球村還是很有價值的。
雖然我覺得留學的經驗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但是留學也不一定對於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我見過很多不同的留學狀態,比如說我認識一個學生,他在美國讀了四年書,但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唐人街,他的全部生活都在微信和國產劇裡。雖然生活在美國,卻完全沒有接觸到美國獨特的文化,我認為這叫“假留學”。
不能真正地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理解不同的心態和觀點,留學的意義就喪失了。
所以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做這件事情,
不要為了留學而留學,更不要為了虛榮心去留學。
#02出國留學如何選擇合適的大學及專業?
我認為,留學首先要選擇地區。美國的教育是一個系統,英國跟澳大利亞又是一個系統,歐洲是一個系統,日本又是另外一個系統。
所以要看你傾向於哪一類的文化和習慣,這對於你的留學體驗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英國或者澳大利亞系的,他們選擇專業的要求其實跟中國差不多,也就是說你基本上是選定了專業再去繼續研讀,這需要你對專業有一定的瞭解,也對自己有一定的瞭解,看你適不適合某個專業,再去做決定。
但如果是美國,我的建議是,
除非是學校一定要求你先選一個專業,不然的話儘量先不要選專業。
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然後要在大一甚至大二去探索一下哪個專業最合適你個性和未來的長遠職業規劃,
這樣選出來的專業肯定會更好。怎樣選一個合適的大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

因為國內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差異,除了分數和一些師資等資源水準不一樣外,其實差異不是太大。
但是在美國,每一個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性格,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與你自己的性格、興趣適合的學校,而不是只看排名或者地區。
我遇到過很多家長,就是只看排名高的學校,或者一定要孩子去加州或者紐約這些有名的地方,然而對於孩子要學習生活四年的地方來說,學校的定位和特色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03美國極具特色的博雅教育的核心和價值在哪裡?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學習博雅教育?
在我看來,博雅教育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建立學生扎實的學習基礎,一是把學生固有的心態和思想解放出來。
從最早(中古)的博雅教育來講,有”三道”,也就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語法、修辭學及辯證法。三道以上就是“四道”,包括算術、幾何、天文及音樂。有了這些基本的能力,再去探索人生、哲學和其他更深入的學問,就具有足夠的條件了。
另外,博雅教育的英文名字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
這個liberal是“解放”或者“自由”的意思,也就是要求人從自己思想的框子裡面跳出來。
然而,談到博雅教育,Liberal Arts中的Arts這個單詞可能會讓人誤解,認為博雅教育與科學、科技的學習無關,認為博雅教育更偏重人文領域,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去看那些歷史較為悠久的博雅教育學院的話,他們的教育其實是非常平均的分為三部分:
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這三部分加起來才是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學院對於科學要求的占比還是很重的,文科專業的學生的科學能力都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

現在大家都在講STEM,也就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這些學科其實都需要人文的基礎,
很多學校都希望學生在有一個比較扎實的博雅教育的基礎上,再去發展STEM。
以美國為例,很多的專業學院,比如醫學院、法學院,甚至是一些工學院,他們會要求學生必須先有一個本科學位,才可以來修這些專業。目的也是希望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格,才能去做一些比較專業、責任也比較大的一些工作。
博雅教育的設定對於所有學生都有好處,但確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國外的博雅教育風格。
比如有些學生,可能已經非常專注發展於某一個領域,並且發展得挺好,那麼對他來講,“專”就是他的路,博雅教育雖然對他有幫助,但不一定是最合適的,這是第一類;第二類,就是對於比較迫切地需要工作機會的學生來講,博雅教育對他們的短期幫助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因為從社會經濟角度去看,相比于學金融、工程這類專業的人,如果專業是歷史或者哲學,那麼在職場上競爭力短期來說是會低一點。
回顧:
斜槓中年–TBC掌門人古嘉文Simon
他對留學、創業與回歸教育使命的故事
北京中國學中心(The Beijing Center)成立於1998年,是安東神父 (Ron Anton, S.J.) 於1998年成立的非營利高等教育機構及研究中心,志在通過文化教育與學術交流,促進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與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