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依納爵‧羅耀拉的畫像極其多樣;在2021慶祝依納爵年之際,研究其畫像,有古代傳統的——從歐洲的偉大繪畫、雕塑和古代文章中的發現,——有今日現代的,通常是使用插圖或甚至是平面設計。有一位年輕的波蘭籍的耶穌會士,歐樂祈神父,最近完成了他個人所繪畫的聖依納爵肖像。標題:“依納爵‧羅耀拉的皈依” ;捕捉了一個年輕而英俊的男人的樣貌,充滿著生命力和活力,同時也是脆弱而鮮明的依納爵。

“依納爵,耶穌會的創立者,他的眾多畫像,都呈現出晚年的面貌。而一些描繪年輕的依納爵皈依時的畫像,也都沿用他晚年的面貌,顯得又年老又頭禿” 。歐樂祈神父繼續表示,“當我開始考慮描繪依納爵時,我不想遵循傳統的模式……我想要在畫像中呈現依納爵皈依之前的年輕面貌,他是一名朝臣和戰士。 2016 年的電影《聖依納爵•羅耀拉》,啟發了我的靈感,電影中的依納爵,呈現其年輕,勇敢,又活潑的特性。”

歐樂祈神父畫作“ 聖依納爵的皈依”
歐樂祈神父畫作“ 聖依納爵的皈依”

從起初的構想到最後完成的畫像,大約花了歐樂祈神父三個月的時間。 神父的創作過程中有兩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找到合適的結構,其次是如何畫出依納爵的面容,”他說。 “第一部分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我先畫了各樣的結構,試圖找到最佳的構圖。 一旦我找到時,我就開始在結構上畫出面容。” 神父決定採用一種非常寫實的風格,希望圖像能夠很容易地被認出為依納爵。 “我需要一些參考圖像。

當然,我們沒有存留任何依納爵的照片,但我們擁有的是他的葬禮面具。我使用此面具取得貌似的真正依納爵面容,”他分享道。 “面容的其餘部分是出於我的想像和其他一些有助於頸部、頭髮和衣服的參考照片。” 歐樂祈神父曾與他的耶穌會兄弟和朋友們進行討論。 “ 他們的回饋非常有助於必要的修正,及確保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曾在波蘭研讀藝術的歐樂祈神父,目前在台灣服務,神父曾在台灣學習近一年的中文。 “隨著我中文的進步,我逐漸開始做一些牧靈工作,”他說:“我最近也開始教授聖像畫。 雖然我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但是在台灣教授聖像畫是具有挑戰性的—不僅是因為受限於中文的表達,還因為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波蘭,我們在基督宗教文化中長大的,基督宗教的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但在台灣的生活環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歐樂祈神父的傳教聖召,起源於他剛開始進入耶穌會士的初學時期。 “閱讀了聖方濟•沙勿略(1506-1552),和利瑪竇(1552-1610)的故事,以及較近代的伯鐸•雅魯伯神父(1907-1991)在日本的經歷之後,我受到很大的鼓舞,”他說。 “我發現前輩會士們的生活真令我著迷。” 幾年後,歐樂祈神父分辨出天主的召叫他,是在亞洲。 “我的長上同意我去亞洲以能更仔細地聆聽這個聖召,”他回憶道。

他在《北京中國學中心》學習中文,這是一個耶穌會管理的機構,其宗旨在促進中國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神父在完成了波蘭的學業後,他又重返亞洲“繼續這項福傳工作”。

“我認為藝術是一個很棒的福傳平台。 藝術的巨大優勢是能夠觸及廣泛的普羅大眾。”

通常,在我們的福傳工作中,我們受限於所謂的“教會泡沫”。很難接觸到教會泡沫之外的人,”歐樂祈神父說。“我在波茲南藝術大學的畢業展作品是有關古老傳統的基督宗教符號和聖經的主題。嚴格來說,不是基督宗教性的繪畫,但因為我的作品與聖經和基督宗教有些關聯,自然地,會引發出有關信仰和天主的問題。”

“展示這些畫作給我的同事們和其他對藝術有興趣的人,給了我一個在教堂泡沫之外談論和信仰的話題。”

歐樂祈神父的作品,除了目標在“教授拜占庭聖像畫的精神和藝術” 外,還包括供教堂和私人使用的宗教繪畫。 “當我開始繪畫時,我並沒有最喜愛的藝術類型或風格。 在某個時候,我發現我很自然地傾向於現實主義和造型繪畫,”他說。“後來,我明白這與我的生活態度有關。 我想提升大家對世界的更積極態度……我相信整個萬物的創造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我認為,當我們開始欣賞周圍世界之美時,世界既和諧而又規劃好的,我們就會開始 “視新一切于基督”。 我們將發現天主的大愛藉著天地萬物而閃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