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中,能擁有數位知己好友,誠屬難能可貴,但一個團體,能歷經了53年,大家仍然堅守信仰,共同攜手,相互鼓勵、扶持共度人生,這更是天主特別的恩賜,很榮幸的,我屬於這個愛的信仰團體──新竹至潔老友,這是美籍耶穌會士杜華神父(Fr.LouisJ.Dowd S.J.1911-1990)所創辦學生團體,逾半世紀已過去,新竹至潔老友依然團結同心,互愛互勵!

我們大都在初中的求學階段,便和杜華神父結了不解之緣,杜神父幽默的談吐及爽朗的笑聲,往往將學生時期所遭遇的頓挫和煩惱,拋諸九霄雲外。
杜神父說:「其實天主教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個『愛』字──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愛』實踐在日常生活之言行中便是宗教。」
杜華神父創立的類思青年中心(座落於新竹主教座堂背後),是我們度過學生生活最值得回憶的地方,除了每天念早課、晚課以外,還有下午4點半和很多放學之後,來中心自修課業的同學,在庭院假山的聖母像前,由杜神父帶領恭念玫瑰經,風雨無阻,熱度不減,這很自然的成為一天生活的重心,每主日「至潔聖母會」的開會,是我們信仰生活的搖籃,成員報告一周來靈修生活概況,除了每天的早課、晚課之外,參與7台彌撒、念7串玫瑰經,是最起碼的要求,每位學子都以做得到這「基本工」而引以為豪。
每個寒、暑假期,安排補習、避靜及各種球類運動,舉辦遠足、露營、野炊、自行車越野等戶外活動,融入大自然,讚美造物主的偉大!杜華神父也會帶領我們不定期地參觀訪問彰化靜山耶穌會修道院,並適時地為我們安排退省,更有美好的遠征日月潭信仰生活營,夜宿德化國小教室內,夏令營白天活動緊湊,杜神父在明潭畔,教大夥游泳,晚上則放映宗教電影和《耶穌傳》,以饗村民,一周的精彩活動,杜神父會替我們拍攝活動的相片,在那相機並不普及的年代,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紀念,令人畢生難忘。
杜神父在普世教會的大瞻禮,會帶我們去隱修院當輔祭,保拉姆姆回憶說:「通過轉箱的對話,一群男孩們竟變得非常喜愛我們的修院;他們也成了最常來到修院的人」,這群男孩大多是「杜華神父的男孩們」,因為,杜華神父經常帶著他們到修院祈禱。
杜神父除照顧學生,還組織職工青年會,關懷老人、組織老師聖母會、協助成立救急會、探訪窮困及病患和隨時去關愛少年監獄內的迷途羔羊。他對任何人均抱持信任、尊重的態度,尤其他的幽默、慷慨、熱情及活力的典範,為我們人格養成及為人處事原則,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可敬的杜神父,晚年罹患阿耳滋海默症,後期轉到輔大神學院的頤福園安養,1990年5月4日,杜神父在輔大神學院頤福園住處,安息主懷!今年正好滿31周年;期間,至潔老友的重要聚會:杜神父的逝世周年紀念及新春團拜,持續不斷;今年2月25日,耶穌會的陸達誠神父、至潔老友王忠駿、黃智才、孫家定、郭芳贄、蕭雅仁、陳國明、黃順龍、許明輝、黃金瑜等弟兄,連袂探訪深坑隱修院保拉姆姆,原本計畫5月4日至潔老友安排團聚餐會「談兒時,憶師情!」因疫情而中斷,殊為可惜。
杜神父說:「我願意做大傻瓜,你們也要做小傻瓜,耶穌是最大的傻瓜!」以「傻瓜精神」於1967年,因應當時新竹地區民眾的需求,開辦「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半世紀以來,中心不斷因應時代變遷及社區需求,調整服務型態與方向,是一個結合社會工作、長期照顧以及社會教育的綜合型專業服務機構。在天主教耶穌會的捐助下於2020年11月正式成立「財團法人新竹市杜華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嶄新的組織形態,提供服務對象更優質且及時的服務。

2021年1月26日上午舉辦成立大會,同時舉行揭牌儀式;中心楊銀美執行長表示,原本的「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組織型態屬宗教團體,以社會福利及長期照顧的服務為主。由「新竹社會服務中心」轉型為「財團法人新竹市杜華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有了新身分,會繼續服務弱勢長者及家庭,提供專業的服務,團隊也秉持杜華神父的「傻瓜精神」,樂於付出,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群。
杜神父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深深的影響我們,堅守自己的信仰崗位,衷心依靠天主,杜華神父的精神永遠長存!
文.圖片提供/黃金瑜
至潔老友、中華民國病患之友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