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斯特(Robert Frost)曾經寫道,在我們內有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不喜歡把事情分門別類。好吧,也有另一種不能根除的東西,喜歡列清單,特別是兒時領洗的天主教徒。
我們的教義中有很多清單–聖事、誡命、大罪、樞德、美德,還有天使。關於聖神,有兩個清單。一個是聖神的果實,另一個是聖神的恩賜。聖神的果實與恩賜不是教會自己發明來教育信徒的;它們都有很堅實的聖經基礎。
聖神的果實來自保祿在迦拉達書中列出,因聖神而來的美德。我們的《天主教要理》列出了十二種:仁愛、喜樂、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溫和、忠信、端莊、節制、貞潔。
聖神的恩賜從兩段聖經中綜合而來的;第一段是依撒意亞先知書十一章第2節,第二段是保祿致格林多人前書第十二章4到11節。新舊要理都將這些恩賜歸納成七種:上智、聰敏、超見、剛毅、明達、孝愛和敬畏天主。
因此,在準備迎接千禧年的時刻,今年被定為聖神年。我接下來六篇專欄就要特別來談聖神,尤其是聖神的恩賜。然而,為了了解這些恩賜的內涵,以及它們會帶給我們什麼,我們有必要先認清這些恩賜的根源,天主聖三的內在生命如何孕育出它們。
聖神是如何在聖三中造生出來的,它的恩賜又如何傾流出來?要描述這過程實在讓人沒把握,但還好我們有天主的啟示,及人類生活的類比可以幫忙我們。
神學上來說,聖神是「聖父和聖子之間的愛」。這不是一個抽象的公式,而是一個不那麼貼切但卻真實的表達,想要描述不管在此地、天上、或任何地方,一種真摯之愛的雙向流動。
・因此,即使是人類的愛,我們也可以看見這種流動:某個人出於愛和感激,將禮物給予另一位。
・這個禮物在另一位的心裡燃起了愛火,滿懷感激地接受了這份禮物。
・當愛被感激地接受,更深的愛與感激也在給予者的心中湧出,進一步用更深的方式對接受者表達自己的愛。
・這又更進一步點燃接受者心中更深的愛火與感激之情,用更深的方式表達愛與感激。
・當這樣的動力繼續下去,一種能力、熱焰、精神、可以覺察到的力量,開始在那些靠近者身上產生有益的影響,吸引它們進入到喜樂的能量之中。
這種類比的方式,也描述了聖三之間的關係,以及聖神如何生發。因此,天主性可以這麼理解:
・天主聖父,萬物的根源,總是創造生命,在愛中把自己給予聖子。
・聖子在愛中接受了生命,滿懷感激地以愛還愛給聖父。
・聖子愛的回應讓聖父以更深邃的方式把愛給予聖子。
・聖子也因此能以更深邃的方式以愛還愛給聖父。
・當這動互相給予的愛與感激,在兩者間不斷地來去,加深、強化了一種能量、一種烈焰、一種可以覺察得到的力量,那一位,聖神,就誕生了,並且開始影響了所有接近祂的東西,吸引它們進入一種可以覺察到的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柔、忠誠,和貞潔。
・這種獨特的氣圍,回過頭去影響了覺察者的知覺。(「愛是心靈的眼睛」,聖維克多的修格這麼說)聖神的恩賜從祂產生的果實中流溢出來:當一個人的心智被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柔、忠誠,和貞潔所感染(相反於憤怒、苦毒、恐懼,和貪求),他將會以很不一樣之上智、聰敏、超見、剛毅、明達、孝愛和敬畏天主的態度來理解和回應各種事情。
聖神正在這世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