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ve-truths-from-minimalism

上一次我們提到,有不少天主教徒受到社會坊間基督新教神學思想影響,以致對天主有所誤解。

但是,這些所謂新教神學,其實並不完全來自新教,而是有不少部分來自梵二前的思想。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天主教徒對信仰的表現,比現在的教徒熱心得多,修和是要排長龍的,教友也時常渴望全大赦。

是什麼因素令教友這樣熱心?原來是對天主的恐懼——若不守天主戒律,唯恐會下地獄,這是普遍的想法,所以,福傳也以這角度去看,領洗加入教會是為免下地獄。結果,教友的表現看來是非常熱心。但背後的原因是出於恐懼而非愛。

我們今天因著教會的新教導,對天主的理解大大改變——天主是愛!這是最近幾任教宗都強調的中心思想。結果,大家對天主不再因地獄而恐懼,因為天主是愛,祂願人人得救。當我們沒有了恐懼,但愛的熱情又不足時,加上俗世社會其他誘惑大增,教友對信仰的熱情便好像大大減少了。

但我們卻認為這比較起以前,這是健康的發展,因為是出於愛來接近天主,而非因恐懼而來的律法主義。

可惜的是,現在不知為何,仍有些神父以恐嚇的語氣去說信仰。動輒便說犯大罪。其實現在的修和概念,也不一定是表明內疚或罪過,也可以表達感恩感謝讚美天主,這其實是對天主愛的表現。也是和天主建立個人而親密的關係。

我們要記著,天主是我們的慈父或慈母,親密的伴侶或朋友,而不是判官!

作者:則濟利亞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平信徒,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