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活主日起,直到聖神降臨節止,前後五十天稱為「復活期」,復活期是一個喜樂的時期,也是個準備的時期。因為在復活主日前四十天,教友與基督一起祈禱刻苦潔淨心靈,克勝了魔鬼與死亡,與基督一起神妙地復活,這是喜樂的真正緣由。
聖神降臨.五十天慶期的結束慶典
約在第三世紀末期,為了開始慶祝這個第五十天,因此舉行了較隆重的慶典,此慶節也取了猶太人為這一天的名稱:「五旬節」。但在最初,仍沒有關於此慶節之對象的記載。到第四、五世紀時,有一些關於「五旬節」的記載,都證明在這一天特別追念聖神降臨和耶穌升天兩項事件。大約在第四世紀末,很多地區的教會已把耶穌升天的史實做了獨立的慶祝。不久後,兩史實分別在這兩慶節慶祝的習慣就普遍成立了。
此第五十天原始的概念是整個復活期(慶典)的結束日。但在羅馬禮儀中,在第四、第五世紀時,逐漸形成一種趨勢:使此日成為一種獨立的單元,多少有些孤立性質的慶節:聖神降臨;為加強其重要性,在第七世紀時更附以八日慶節。這種做法忽略了這一天原有的意義與性質。
在此日成為一獨立慶節的同時,至少在西方教會中,這一天也成為重行逾越慶典的一天:為那些在逾越節前夕不能領洗的望教友舉行入教儀式。為此,此慶節也具有一守夜禮,與逾越節前夕相仿。在第六世紀時,其前夕星期六更定為守齋日,做為過節的準備。節日後的八日慶期亦是為了給新教友講授「釋奧要理」。
在教父的著作中,如聖奧斯定、聖良、聖國瑞、聖金口若望等都表示,此慶節的主要特點是追念聖神降臨於宗徒身上,以及教會被派去執行傳教的使命。但是這些不應被視為單獨的事件。這些事件只是反映出了基督整個救世奧蹟的一方面。聖神降臨與基督的死、復活、升天有極密切的關係。聖神降臨日不應強調是聖神的節日,因為事實上,是耶穌升天後派遣聖神來,是耶穌救世工程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