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活主日起,直到聖神降臨節止,前後五十天稱為「復活期」,復活期是一個喜樂的時期,也是個準備的時期。因為在復活主日前四十天,教友與基督一起祈禱刻苦潔淨心靈,克勝了魔鬼與死亡,與基督一起神妙地復活,這是喜樂的真正緣由。

教會自慶祝逾越節開始,就把此節日的慶祝延續五十天之久,亦即持續七個星期,而以第五十天做結束。這第五十天也正好是猶太人的五旬節日。但此節日與基督徒的五十天慶期,本質上卻大有不同。猶太人的五旬節是一種收穫節,固定於逾越節後第五十天。而基督徒的全部五十天都屬於一個大慶節,這其中每一天都同樣重要。這五十天好比一年之中最大的主日,享有主日的一切特權:祈禱時要站立,此時期不守齋。

復活節八日慶期

逾越節後的一週稱為白衣週,始自第四世紀時,其主要目的是為在復活前夕 守夜禮中領洗的新教友講授奧蹟(聖事)的要理,這種要理稱為「釋奧性」的要理,即為新教友闡釋所領受的聖事的奧義。一週之中新教友每天穿著領洗時所穿的白衣,到教堂參加彌撒,聽講道理,並於午後聚合於聖洗池旁,重溫領洗時之情景。第八天──主日──是八天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八日慶期的結束。在這一天,新教友脫去白衣,與其他教友一起參加彌撒,不再有所區別。因此這個主日又稱為「卸白衣主日」。這幾天的彌撒經文都與聖洗奧蹟有密切的關係。有不少教父,如聖安博、耶路撒冷的聖啟禮、聖奧斯定等的要理或講道都提到這些日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