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六主日在整個40天的時間中,佔有非常獨特的重要地位,羅馬彌撒經本稱這個主日為「基督苦難的棕櫚主日」。這個標誌清楚地顯示本主日的禮儀含有兩個重要的主題:「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和「紀念祂的苦難」。
早在第五世紀初,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就已經開始以特別的方式慶祝聖枝主日:他們在當日下午便聚集在橄欖山上,舉行盛大的聖道禮儀,然後在傍晚時,手持棕櫚枝或橄欖枝一起遊行進入耶路撒冷。這個禮儀在歷史中不斷地傳至各個地方教會,最後演變成今日普世教會通行的「聖枝遊行」。每個信仰團體在這個主日舉行感恩禮時,信友都手持樹枝隆重的遊行進入聖堂,以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事蹟。
聖枝主日很明顯是紀念聖經中記載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事件,但今日教會重新而正確地表達出這事蹟不是,也不能單獨存在,而是與主救世苦難和復活構成一體,絕對不能分割,因為基督是為了完成逾越奧蹟才進入耶京,所以聖枝主日其實是祂救世苦難﹑聖死復活的一個簡單前導,禮儀的重點不是「入城」和「樹枝」,而是當日福音所恭讀的「耶穌基督苦難始末」。教會透過當日的禮儀,幫助信眾進入聖週所慶祝的逾越奧蹟之中,步武基督,棄暗投明,承行主旨,並與基督一起逾越,進入新的生命。
很多教友會把祝聖的樹枝誤為驅魔致福的物件,這未免歪曲了聖枝是為紀念基督榮進耶路撒冷的本來意義。祝聖的樹枝教我們記著當日耶穌基督為了承行聖父的旨意,願以聖死來救贖世人,我們也應祈求天主賜我們因紀念基督而仿效衪的榜樣,而獲得逾越救贖的效果,所以聖枝絕不是致祥避災之物,而是禮儀上的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