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Challenges-for-families對每個人而言,家庭是甚麼?歸屬一個家庭有多重要?

我們所有人都渴望有個安穩的「快樂家庭」。在那裡,家人互信互助互愛、共融團結、彼此關懷,並忠於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為滿足各成員生而為人的基本需要,他們一起生活和工作。

這是一個家庭當持守的理想,也是其美麗之處。然而,傷心和可悲的是,現實往往是截然不同的。那麼,現今的家庭是甚麼?

這正是八月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家庭大會該討論的題目。

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對「家庭」的傳統理解已經讓位給各種不同的「家庭」觀念。人際關係、伴侶關係和家庭組合正在演變中,並獲社會和國家的認同。同性婚姻很普遍;伴侶們領養兒童,並組織家庭。

也有一種被稱為「混合家庭」的;離婚或分居者相遇,走在一起,他們如家人般一起生活,並把跟前伴侶生的孩子一併帶進來。他們形成不同的家庭組合,跟過往只有父母、孩子、祖父母和親戚構成的家庭很不一樣。

「世界家庭大會」是歐洲本年度最大型的公開活動。數以千萬計的朝聖者、旅客、嘉賓、非相關人士和家庭都前來,參加各類的慶典、研討會、會議及跟家庭有關的活動。教宗方濟各在當地進行牧靈探訪,出席不同的活動,並於八月廿六日主持閉幕彌撒。

數以千萬計的與會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來自一個「家庭」;即使他們可能是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孩子的夫妻,但他們也有家庭,並將他們的親戚甚至朋友視為「家人」。

因此,「家庭」可稱得上是社會裡的一個基本單位,它由幾個人組成,這幾個人在團結共融中,承諾為生存互相委身,並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着。這是一個獲社會認同的組合。

雖然有不同種類的家庭,但最常見的,是由父和母組成,他們有孩子的。在這類家庭,其主要任務和目的,是二人相互承諾去照顧和保護他們的孩子。

雖然世上有數以百萬計的家庭,他們的家庭成員關係牢固,充滿愛和快樂,但也有很多家庭是不快樂的。然而,讓人稱奇的是,有太多好的父母,他們關心自己的家人,為他們犧牲、奮鬥和工作,以及彼此相愛。他們以靈性價值養育着孩子,並滿足他們所需所想。

這類父母是如何成為如此積極的?學校有提供由初級教育至高級教育的課程,但沒有為「如何成為好父母」提供一個全面的培訓。

這類培訓是否有需要?它會成就更好的父母和更幸福的家庭?可以肯定的是,這類課程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因為所有正面積極的知識和學習,都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好、更聰明的人。這類培訓的正面影響有多少,仍未廣為人知,除了那些快樂的父母,他們已有這種親子培訓。

如果父母沒接受過培訓,那麼好的父母是在哪裡學習成為好父母的?為某些人而言,那是因為家庭中那最主要的元素:以好榜樣來作教導;這沒有學校課程能超越得到的,也非渴望保護和培育自己子女的先天本能性德行可為之。

大部份養育孩子的方法都是由一對父母傳給另一對父母的。這就是為甚麼快樂的學習和積極的童年,對孩子的成長和日後成為高質素、充滿愛的父母至為重要。他們必須看到良善,感受被愛,並從父母的好榜樣中學習。

社會所需的是一個個人建構的培訓,在如何成為良善的父母,及關心和保護孩子。同樣,父母也應該承擔培養子女價值觀的責任。這是一個嚴肅的責任,這責任能將父母與子女聯繫在一起。

現今家庭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不知何故,有些父母放任地養育孩子。不過,道德教育會是引領孩子去接受、珍惜及活出家庭價值。

如果他們從自己父母身上看到和經驗到這道德教育,他們也會希望遵循父母的芳表,並將組成以相同價值為本的家庭。這正是必不可少的,以言以行教育兒童,教導他們認識人應有的尊嚴,這是身而為人所被賦予的權利;並教導他們彼此尊重對方及尊重鄰人。而他們的鄰人往往是有需要的一群。

在一個家庭中,以言以行來教導尊重彼此,就能將他們聚集在一起,並形成愛的基礎。承諾尊重彼此的權利和尊嚴,在父母和孩子身上得到了更新,並造就幸福家庭。他們可以在友誼中站在一起克服所有的挑戰。

撰文/高隆龐會愛爾蘭籍神父謝伊.庫連(Shay Cullen)。他於一九七四年在菲律賓奧隆阿波市成立「普雷達基金會」,以促進人權和兒童權利,特別是遭性侵的受害者。

本文轉載自天亞社中文網,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