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
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
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
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
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
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
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
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而瓜分他的贓物。
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邪魔從人身上出去後,走遍乾旱之地,尋找一個安息之所,卻沒有找著;他於是說:我要回到我出來的那屋裏去。
他來到後,見裏面已打掃清潔,裝飾整齊,
就去,另外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魔鬼來,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處境,比先前就更壞了。」
需要靈感
- 我們不太傾向使用附魔這樣的說法,但這並不阻礙我們了解耶穌在這裡所教導的,一些基本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知識幫助我們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
- 對耶穌為魔王貝耳則布服務的指控(因為這是祂唯一可以擁有對魔鬼的權利的方式),聽起來像政客所做的指控。每個人都指控對方腐敗、撒謊或其他什麼,這是決定了不和解、不看另一方好處的群體之間苦痛的分歧和指責的言語。
- 然而耶穌堅持祂熱衷於全然不同的一種遊戲。超越群體間的權力遊戲,祂宣布天主掌權,天主已「綑綁壯士」,因此所有爭權奪力的派系和政黨都沒有意義:「天主的國已經來到你們中間了」。
- 那在各處徘徊的邪魔的戲碼是心理學所謂「壓抑的重返」的一個強有力的故事。如果你試圖壓抑痛苦的記憶或情緒,你會失敗,因為它將以甚至更強大更破壞性的力量迸發出來。對於宗教人士而言,急於與他們的罪性或一般的罪保持距離,那可能會導致苛刻的偽善─正如耶穌所熟知的那樣。
- 那我呢? 那自我滿足與虛假聖潔的「邪魔」是否在我「家」裡有所斬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