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會士籍
安多尼高美士是一虔誠熱心的神父,很受人愛戴,並得到當時果亞總督及官員的尊重。可惜,他犯了很嚴重的過錯,傷透了沙勿略的心,令聖人不得不把他驅逐出耶穌會。
他當時身為聖保祿學院院長,在未得到沙勿略的同意之下,悍然勒令所有本地學生退學。讓我們聽聽范禮安神父對這事的說法:「在果亞,沙勿略下令重收本地生,按照當日成立學院的初衷,培養人才。因此,從高美士神父和卡默連神父之間的糾紛中,聖人給了多次的譴責及痛斥。但由於高美士的一意孤行,自恃自己的高民望及才智,竟毫無悔意,聖人只好把他派往葡屬印度的另一地方迪奧,後來更把他逐出耶穌會遣返葡萄牙。他雖然才智過人,在印度很受尊重,而耶穌會當時亦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況且總督及所有高官貴族大力反對,但方濟各認為他既然與耶穌會的理念背道而馳,為免同類事情再度發生,只好作出此決定。就算多人求情甚或官方壓力,都未能令方濟各回心轉意,因為他覺得在耶穌會內,謙遜和服從比才華更重要。」
譯者按:耶穌會最初在果亞成立了信德學院,只作培訓該會傳教士。後來在該學院架構下成立聖保祿學院,培養更多本地人才。
沙勿略的教誨
四世紀前,沙勿略寫下了他的肺腑之言。
如果每一位神父都聽從他字字珠璣的教導,則傳教工作肯定會得每限的成果,否則其本人生活將會是一無是處。
以下是聖人於1548年及1549年給殷里奇神父及巴爾塞神父的書信:
「你們應該要盡可能爭取信眾們的愛戴;倘若他們愛戴你們多於害怕你們,則你們對他們有著更大的影響力。如果一個學童因功課問題要受罰,可以的話,假裝不知道總比處罰好,因為就算真的做得對,也很容易讓小孩子對你們產生恨意的。當他們開始不再愛你們的時候,他們就會走向歧途。
你們要注意不要在葡萄牙神父面前去指責本地籍的神父。
在任何可能發生危機的時候都要保持冷靜,面露笑容,眼光慈詳,如常幽默。
永遠都不要愁容滿臉或不耐煩,談話要温柔,就算要責備他人也要和藹。
你們的愛德永遠都是要讓人知道你是對事不對人。」
沙勿略言行一致,所以能夠得到人們的愛戴,以及得到成果。
本文轉載自號角報,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