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14:1, 7-14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安息日,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人也被他請來,
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 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 朋友,請上坐罷! 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才有光彩。
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
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
但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需要靈感
當你讓這一幕在想像中呈現片刻,當你聽到耶穌在款待祂的主人、賓客和僕役前大聲發表意見時,那看起來就越來越像耶穌會士尼古拉斯‧金(Nicholas King在他所著新約「嶄新的翻譯」中)所稱的:一場「悲慘的宴會」。當耶穌提到首席和末席時,有人就快變得面紅耳赤了。請想像一個客人在你安排的宴會中有這樣的行為舉止。
人類學首要規則之一是「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人類彼此為了各種深沉的社交動機而交換禮物,為表達尊重、為表示敬意、為在擁有更高權威的人們面前慣常地謙抑自下、為確保令人滿意的(對接受這方)友好行為。而這都是完全正常的。
你認為耶穌實踐了祂自己的高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