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普世性使徒優先

緬甸:動盪已多年,來日須太平

「一個孩子仰望夜空,不確定那道光是引路的星辰或是又一次的空襲。」耶穌會難民服務處以及亞太區聯會移民與難民網絡於2025年2月緬甸軍事政變滿4周年之際,寫下了在緬甸動盪的局勢中,人民所經歷的各種艱辛,尤其兒童及青年失去受教的機會和未來,呼籲國際社會的關注及支持。種種提醒言猶在耳, 3月28日一場7.7級的大地震,又為緬甸再添更多的苦難。一起來回顧這篇文章,更加認識緬甸的處境,也為緬甸深切祈禱!

途經「美麗境地」:在地創生經驗談

耶穌會使命夥伴瑪莉·皮涅達是哥倫比亞納里尼奧大學的農學家,她參與耶穌會哥倫比亞會省,在文化及天然資源豐沛的納里尼奧省,推動有關經濟轉型、生態農業、性別平等與自治,還有文化與地區影響力的「美麗境地」(Suyusama)計畫。她看到原本遭到暴力威脅,經濟及安全蒙受影響的家鄉,因為這個計畫所帶來的轉變。她更貼近農村的現實,也體悟必須謙卑地陪伴那些為我們日日守護共同家園的人們。

潛移默化帶來改變的耶穌會使命

蘿瑪·沙姆沙德是耶穌會士在巴基斯坦的使命夥伴,在一個偶然的相遇後,她進入耶穌會工作,參與了耶穌會的使命及教育工作。她親眼看到這份使命為學生,進而為她自己的生命所帶來的轉變。她因而明白真正的圓滿不僅來自個人成就,也來自促成他人生命的改變。兒時就讀耶穌會所辦幼兒園的她,感覺自己彷彿兜了一大圈後,帶著自己的專業再度回到原點服務。一起來聆聽她的見證分享。

獻上果實、感謝天主與土地

耶穌會位於澳洲南部七山的葡萄園及酒窖,近來為今年第一批的收成舉行頌謝禮。這個傳統由已故的若翰・梅修士發起,他是耶穌會當地有史以來服務最久的釀酒師。祝福儀式上,他們感謝了創造一切的天主,也感謝收成、感謝曾經呵護這片大地的原住民,還有感謝孕育釀酒果實的土壤,以及珍貴的水資源。

用愛守護,行動不止:耶穌會兒少保護宣講志工隊培訓圓滿結業

一群滿懷熱忱的志工,在耶穌會兒少保護辦公室主任李驊神父的帶領下,從 2024 年 3 月到 2025 年 2 月,踏上一段充滿挑戰與成長的培訓旅程。他們不僅學習理論,更親自設計適合不同受眾的宣講內容,讓知識能夠真正轉化為行動。培訓最後在避靜中畫下句點,而志工的承諾與使命才剛開始,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一年所學,繼續在教會的場域努力,為更多兒少帶來安全與溫暖。

耶穌會「親手送暖」行動: 匯聚愛心、共織冬日溫暖

在耶穌會中華省熱愛藝術與手作的杜嘉豪終身修士拋磚引玉下,資源開發室從去年底展開的「親手送暖」系列活動,最終在農曆春節前給街友的送暖中,畫下圓滿句點。從杜修士親手編織的毛帽、圍巾與披肩開始,資發室募集了許多跨年齡、跨宗教恩人的手作品或材料,之後將這點滴匯聚的愛心,一一傳遞給年長的耶穌會士、護理之家住民、街友,以及照顧長者的杜華基金會,期待這些長者不只身體溫暖,內心也能感受天主的臨在,還有眾人的愛及關懷。

讓隱身社會角落的工作者被看見

由耕莘文教基金會、貧窮學習行動聯盟 (以下稱窮學盟) 、基督生活團、Magis 青年中心,攜手舉辦的貧窮議題系列講座第二場「為社會默默貢獻卻未曾被看見的工作者」,2025年1月18日在耕莘文教院一樓大禮堂舉行。會中邀請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五角拌與人生百味等組織的代表,分別介紹外籍漁工、拾荒者與無家者的勞動生態,以及他們從當中看見的貧窮樣貌,這同時也讓人看見他們隱身於角落、為台灣社會默默工作的貢獻。

一位年邁耶穌會士的夢想

早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發布之前,耶穌會已故若望.蘇雷特神父在世時,已是靈性環保人士 (spiritual environmentalist)。直至晚年,他仍繼續為耶穌會美東會省每月著手書寫一篇生態反思的文章。在教宗一再疾呼「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之際,耶穌會社會正義及生態秘書處特別把蘇雷特神父於2013年2月發表的經典文章再次刊出,藉此提醒,我們的命運和地球息息相關,若少了地球這個根基,不從更廣泛的背景來著手,任一社會正義議題皆無從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