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梵諦岡天文台

一位耶穌會科學家與《神操》的關係

  藉由向靈性範疇開放的心態體驗科學,進而與天主建立關係   作者:齊瓦亞神父 (Jean-Baptiste Kikwaya, S.J.) ,隸屬耶穌會中非省 ,目前任職梵蒂岡天文台 我是一名天文學家,有一次在洛杉磯接受採訪,一名記者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耶穌會士的名字與月球有關?」這個問題讓我不僅注意到我的科學家身分,同時更關注到我的耶穌會士身分。一名法國天主教記者也問了我類似的問題:「為何耶穌會士長期以來積極投身於天文學領域,關於這點你有何解釋?」這兩個問題清楚地顯示出科學與耶穌會士身分的關聯,那麼,是否有個「耶穌會獨特的方式或途徑」來活出科學家的身分呢? 我認為沒有。以我淺薄的意見來看,耶穌會士擁有的是一種態度或獨特的內在氣質,用以實踐在他自己的專業上,當然,也適用在科學上。 就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我歸因於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經驗帶來的現實感與真理,這兩者超越了知識本身,打開了生命中其他新的層面。當一個人的出發點是科學知識和基督信仰知識時,所獲得的經驗會給他或她帶來某種程度的安慰和活下去的理由。在這一點上,認識天主的經驗與科學知識方面的經驗兩者之間有各種交集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如果你深入學習科學知識和信仰知識,你會發現你不會面臨「非此即彼」的選擇;反而,這兩者會幫助你更加了解你周遭的世界和你自己的生命。你獲得的經驗,不論是在科學領域或是信仰方面,都會讓你了解你自己、了解其他人,同時也了解這個世界。因此就我觀察,耶穌會研究科學的方式,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對生命其他領域「超越性」 (transcendence) 的問題做探究。 至於耶穌會士在天文學方面的投身,首先,我要說耶穌會士不僅涉及天文學,也在其他不可計數的知識領域裡潛心研究。我想這源自於耶穌會士在接受培育時對「求知」 (knowing) 的重視,不過,求知並不意味著純粹為了知識的緣故才去學習或獲取知識,這樣的話求知過程就過於表面化了。在耶穌會的培育中,「求知」首要關注的是「生活」、「成為夥伴」和「感受」的共同體驗。當一名耶穌會士渴望認識天主,他不會從外部去研究祂。他的目標是與天主建立關係,並活出和闡述這關係。從人類到宇宙的所有其他知識領域的認識也是如此。這種知識與經驗密切相關,而經驗也豐富了知識。問題在於:耶穌會士豐厚的底蘊來自何處? 答案與《神操》息息相關,這是聖依納爵留給我們耶穌會士,也是給教會及世界的遺產。確實,在神操的第一週裡,聖依納爵邀請避靜者認真思考他們的罪的實際狀況,以及天主重新建構的慈悲。一旦成為新的受造,避靜者可以回應耶穌的召叫,分享祂的生命並跟隨祂。然而,除非你花很長的時間感受耶穌的臨在,透過默想和默觀親密地認識祂,習慣祂的風格,否則是不可能聽到祂的召喚。 這種親密的過程發生在一個對話的場景中。避靜者不應試圖以「理性」的方式接近耶穌,把祂當作一個對象來研究掌握,然後傳達給其他人。相反的,這更像是一種對話,避靜者在其中揭示他或她自己是誰,包括:他們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經驗和問題。那就是他或她被召叫去「體驗耶穌」的方式,這在後來就可成為他們靈修生活的基礎。 在此同時,耶穌會士根據與耶穌親密關係的經驗來建構他的生活,耶穌啟發了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他的使徒工作、他與天主子民的關係及他的學習。因此,作為一名受到《神操》滋養的科學家及耶穌會士,我對從事自己的專業所獲得的經驗感到興趣。這超越了我研究領域的任何「外在」知識,或超越了它所產生的結果,將我置於一個涵蓋生活的所有其他面向、更為普遍的環境裡。這包括了對天主、人類、世界和自然的尊重和愛,以及作為我自己,一名耶穌會士及一名科學家的承諾。這也正是我敢於希望與我接觸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感受,無論他們是我的同事、學生、堂區教友和來自各方的男女。 文章摘錄自:耶穌會士2022年刊《The Society of Jesus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