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丙年

每日聖言︱路 1:46-56

瑪利亞遂說: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 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 我的救主, 因為衪垂顧了衪婢女的卑微, 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 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衪的名字是聖的, 衪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於敬畏衪的人。 衪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驅散那些心高氣傲的人。 衪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 衪曾使飢餓者飽饗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衪曾回憶起自己的仁慈,扶助了衪的僕人以色列, 正如衪向我們的祖先所說過的恩許,施思於亞巴郎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瑪利亞同依撒伯爾住了三個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   需要靈感 瑪利亞在此,站在依撒伯爾的門檻,是天主與他的百姓新盟約的門檻。在她腹中懷著那位現在、過去、和未來的全能者。她輕易地將她卑微的地位和她偉大的召叫二者融合在一起。 這並非巧合,過去這幾天直到聖誕八日慶期,每天晚上「啊對經」緊跟著隆重的聖母謝主曲之後,「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孕育我的王朝在靈性上是多麼崇高!上主想透過我顯怎樣的奇蹟?

每日聖言┃路 7:24-30

若翰的使者走了以後,耶穌就對群眾論若翰說:「你們出去到荒野裏是為看什麼呢? 為看一枝被風搖曳的蘆葦嗎? 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什麼? 為看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嗎? 啊! 那衣著華麗和生活奢侈的人是在王宮裏。 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看什麼? 為看一位先知嗎? 是的,我告訴你們:而且他比先知還大。 關於這人經上記載說:『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在你前面預備你的道路。』 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但在天主的國內最小的,也比他大。 聽教的眾百姓和稅吏,都承認天主正義的要求而領受了若翰的洗禮。 但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卻沒有受他的洗,在自己身上使天主的計劃作廢。   需要靈感 耶穌向群眾說明若翰的身份。他是一位先知,且超越在一切先知之上;因為若翰並非從遠方給人遙遙指出默西亞,而是用手指直接指出祂的到來。這裡特別強調了若翰的偉大,同時也顯示了他服務的角色。29-30節是路加獨有的內容,不過卻和瑪二一32相呼應。耶穌清楚地表達和若翰站在同一邊,並且控訴那些拒絕若翰的群眾首領們。

每日聖言┃路 7:18b-23

若翰的門徒把這一切報告給若翰,若翰便叫了自己的兩個門徒來, 打發他們到主那裡去說:「你就是要來的那位或者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 二人來到耶穌跟前說:「洗者若翰派我們來問你:你就是要來的那位或者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 正在那時刻,衪治好了許多患有病痛和疾苦的,並附有惡魔的人,又恩賜許多瞎子看見。 衪便回答說:「你們去! 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貧窮人聽到喜訊。 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   需要靈感 耶穌說明,天主的許諾已經實現,默西亞時代已經露出曙光。這個末世時代關鍵的真實就是耶穌。祂就是默西亞,但是,出現的方式和同時期人們(包含若翰)對默西亞的想像不同。不過,以色列以及普世萬民的命運都決定於祂。

每日聖言┃瑪 13:54-58

聖依納爵.羅耀拉司鐸 他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 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 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 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 他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需要靈感 我們是否不會因為別人造成的第一印象而對他減分,就如同在同學會時遇到昔日老友一樣?我們是否考慮到他們隨著歲月的磨練如何生長茂盛?在多年不見的朋友身上看到他們積極的成長可能對我們是威脅和挑戰,特別是當我們自己完全沒有進步的情況下。 納匝肋人忌妒耶穌,他們無法適應祂不只是木匠的兒子這樣的身份。他們想要壓低祂的氣燄到與他們一樣的等級。對於那些你以前認識的人,你是如何回應他們正向的成長和蛻變?下一次當你遇到舊識,發現他們從上次見面至今變得興旺發達,你會大方的肯定他們,或是出言冒犯?

每日聖言┃路 19:41-44

聖母奉獻日 耶穌臨近的時候,望見京城,便哀哭她說: 「恨不能在這一天,妳也知道有關妳平安的事;但這事如今在妳眼前是隱藏的。 的確,日子將臨於妳,妳的仇敵要在妳四周築起壁壘,包圍妳,四面 窘困妳; 又要蕩平妳,及在妳內的子民,在妳內決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 上,因為妳沒有認識眷顧妳的時期。」   需要靈感 平安和滿足是二種我們在生活中渴望的祝福,失去他們,我們會深感不安。耶穌也是如此,祂為所愛的耶路撒冷城即將面臨的毀壞,感到焦慮和悲嘆。祂賜給我們的平安是世界無法給的,只能在與祂的友誼中找著。

每日聖言┃路 17:26-37

聖雅伯主教聖師 在諾厄的日子裏怎樣,在人子的日子裏也要怎樣; 那時,人們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天,洪水來了,消滅了所有的人。 又如在羅特的日子裏,人們吃喝買賣,種植建造, 但在羅特從索多瑪出來的那天,火及硫磺自天降下,消滅了所有的人: 在人子顯現的日子裏,也要這樣。 在那一日,那在屋頂上,而他的器具在屋內的,不要下來取;那在田地裏的,同樣不要回來。 你們要記得羅特的妻子! 不論誰,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凡喪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 我告訴你們:在這一夜,兩人同在一張床上,一個要被提去,而一個要被遺棄; 兩個女人一起推磨,一個要被提去,而一個要被遺棄。」 他們問耶穌說:「主,在那裏呢﹖」耶穌回答說:「在那裏有屍體,老鷹就聚集在那裏。」   需要靈感 在這十一月,教會建議我們紀念那些在我們之前離世的人,以及從我的生命中想想自己的死亡,同時,這段經文也提醒我們這世界的終結。 我們從經驗得知,當我們以為平凡的生活一如往常般的持續時,許多重大的事件使我們措手不及。這時候常會讓我們停下、思考,這到底怎麼一回事?我們到底為何而活?天主給予我們幫助,讓我們在走向祂的生命旅程中,活出我們的生命,而不會措手不及。

每日聖言┃路 17:7-10

聖樂山主教殉道 你們中間誰有僕人耕田或放羊,從田地裏回來,即給他說:你快過來坐下吃飯罷! 而不給他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畢,以後你才吃喝﹖ 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 你們也是這樣,既做吩咐你們的一切,仍然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需要靈感 這段經文可能很難理解,但重點是要出於愛、謙卑服事,因為天主就是我們的報償。這可幫助我們對照耶穌在其他時候說的話,祂曾提到誰是最大的─「何者為大;是那坐在餐桌旁的?還是那服事人的?肯定是坐在餐桌旁的嗎?此外,我在你們當中是否是那服事的人!」 如果我們未能理解耶穌的大愛及祂在苦難及死亡中服事了我們,肯定很難領悟耶穌與我們同在這樣關係的深度。

每日聖言┃路 14:12-14

路 14:12-14 聖嘉祿.鮑榮茂主教 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 「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 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 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 但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需要靈感 我們諸多行為舉止和選擇皆因他人的期待或行為舉止而決定或至少受其影響。耶穌用了簡單卻明白的例子來挑戰我們,要我們無償付出,不期望回報。只有當我們明瞭我們也白白地接受了所給予的,我們才能做到這點。 西元一世紀的基督信仰寫作者常常說為我們在天國之門迎接人的將會是現世的窮困之人。這些窮人夠瞭解我們且會讓我們進入嗎?在我心中他們佔有重要位置嗎?

每日聖言┃瑪 25:31-46

追思已亡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衪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 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衪面前; 衪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 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

每日聖言┃瑪 5:1-12

瑪 5:1-12 諸聖節 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 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需要靈感 這些聖經的章節稱為「真福八端」。能夠用這樣的態度生活是來自天主的恩賜,這些也是完滿的基督徒生活的摘要。耶穌的生活可說是這些所有的實踐。 耶穌從祂的生活情境中以自己的態度描寫出真福八端並與別人分享。或許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某些時候耶穌也用這些態度與你來往,例如慈悲。 請留意這段福音經常在喪禮或婚禮中被朗讀,好好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

每日聖言┃路 13:18-21

路 13:18-21 耶穌又說:「天主的國相似什麼﹖我要把它比作什麼呢﹖ 它相似一粒芥子, 人取來種在自己的園中,它遂生長起來,成了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 他又說:「我要把天主的國比作什麼呢﹖ 它相似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櫃中,直到全部發酵。」   需要靈感 當耶穌提到天國時,祂是如此樂觀。對祂而言,即使一個小小的開始也是足夠的,因為祂確信這是天主的國,所以也分享了祂的大能及動力。當我環視這世界,我自問是否我也分享了這信念,或是否我發現自己像一個厄運和悲觀的先知。 酵母若與麵糰在一起,就只能改變麵糰,但若分開就無效。對耶穌來說,參與及存在比規模大小更重要。我為教會及基督徒團體祈禱,祈求他們參與世界就像麵糰內的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