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新竹教區「四校聯合領袖人才培育營」甫於昨日圓滿落幕。就讀中學的年輕學子,從遊戲中認識領袖特質,也發現自己的特質。「當你足夠認識自己,你才能領導自己;你能領導自己,你就能領導別人。」主持此次活動的林薇說。
與青年同行 在遊戲中發現自己的領袖特質
耶穌會中美洲會省捍衛真理、正義、自由和受教育的權利
耶穌會中美洲會省發表聲明,對尼加拉瓜當局決定凍結耶穌會在馬納瓜(Managua)的中美洲大學(Universidad Centroamericana, UCA)的銀行帳戶,並沒收其所有資產,表示譴責。
「在國外讀書怎麼樣?」:四位耶穌會士暢談北美的讀書經驗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趁暑假多位赴美和加拿大深造的讀書會士返台期間,於2023年6月5日晚間安排了一場國外讀書經驗分享會,邀請馬天奧、徐明德、羅德偉神父和馮漢中執事給神學院團體會士和一些來賓們分享他們在北美的讀書經驗,幫助神學院的讀書修士和培育會士對北美的讀書環境有更多的瞭解。
周守仁神父:《華仁》到底是怎樣的呢?
各位華仁仔、各位朋友, 大家好。 談到「自由」,大家也談得來, 是我們一些愉快的共同經驗。 其實「自由」, 讓我們有一個機會, 好好地發揮我們的潛能, 以致做得更好。 但是, 自由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 就是能夠讓我們從我們的無知和偏見中釋放出來。
緬懷民權運動領袖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美國政府於1986年訂定每年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也就是大約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生日左右,為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紀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向這位民權運動領袖致敬。
緬甸年輕會士推動疫情弱勢族群脫貧
新冠肺炎疫情在緬甸死灰復燃,而且狀況比第一波疫情還要嚴重得多,已有數百萬人因爲封城而無法上班上學。 隨著氣候轉涼,加上全國大選爭端不斷,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這個東南亞國家的感染人數將持續擴大,位於西部的若開邦區疫情甚至會進入「危急階段」。
九局下半的氣候危機┃耶穌會抗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延後舉行
耶穌會《薩威網絡》(Xavier Network)代表耶穌會團體,向歐盟和非洲聯盟領導人發出兩封公開信,表達無法接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uk延後一年舉行,因為大自然急遽的變化,已經從過去的「氣候變遷」,迫切成「九局下半的氣候危機」,人類必需加速回應生態的緊急狀態。
爵思日常┃Nov. 4th
11月4日 人越能從朋友及塵世抽離,靈修生活就越進步。 The more a man withdraws himself from all his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and from care for all things human, the more progress he will make in the spiritual life.
爵思日常┃Nov. 3rd
11月3日 魔鬼慣常設法縮短人默想或祈禱的固定時間。 The devil often acts in such a way as to curtail the time set apart for meditation or prayer.
明勵志神父 Luigi Minella, S.J.
1911年9月17日,一位澳門的慈愛牧者和教育家、意大利籍耶穌會士明勵志神父在德國誕生。 明神父於1930年加入耶穌會初學院,1939到達我國中華大地福傳。 他於1945晉鐸後,於安徽蚌埠的崇正中學任教,並在1951年到達香港,之後轉抵澳門。 當時眼見本澳貧困兒童眾多,懷着基督大愛的明神父於1955秋正式開辦利瑪竇小學,從此為本澳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優秀卓越,且德智兼備的青年領袖。 我們感謝天主賜予澳門明神父這位慈愛的牧者和教育家,為當時本澳的貧困學生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爲此,我們同聲祈禱,祈求上主眷顧下一代的教育。
印度耶稣會士鼓勵學生投入環保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世界各地的教區、堂區和教會團體,除了呼應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也持續在各地以行動展現保護、維持和努力使我們的大地 成為繁榮與和平之地的決心。 在巴基斯坦,許多人參與的植樹活動,並使用地方環保產品,避免使用對健康和環境有害的塑料袋。 在印度的耶稣會士為學校重新啟動了一項計劃,提出了一系列的資源與行動建議,鼓勵學生加入印度大型學生組織“樹之友”(Friends of Trees),其使命是“保護和促進地球上健康的環境”。 “樹之友”學生運動組織是由耶穌會巴特納(Patna)會省的耶穌會士們於1998年構思並發起,它匯集了印度各地數百所高中和學院,現在是耶穌會南亞大區的一個項目。 “樹之友”網絡組織促請參與的單位推廣對生態的敏覺性,同時推動一個以“地球為朋友”的靈修和世界觀,而不是將“我們的共同家園”視為被剝削的物件。 世界環境日緣起於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第一次將「人類該面對的環境議題」正式納入聯合國討論的項目,在會議當天提案了「世界環境日」的想法,並於同年10月經大會正式同意通過的世界環境日為聯合國官方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