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紀事

第三十六屆大會的標誌包括了一句受教宗方濟各啟發的話,他鼓勵耶穌會要順服天主的旨意,並「並肩同行、服務教會」。

大會紀事

  • 聖依納爵羅耀拉與他的同伴在1540年創立了耶穌會,他被選為第一任的總會長。依納爵過世兩年之後,第一屆大會在1558年的6月19日召開,為期92天,有20位耶穌會士參加。
  • 在第一屆大會時,代表們爭論在耶穌會內是否可以留鬍鬚。(成員們決定反對它)第五屆大會清楚指出,耶穌會的老師們在神學和哲學方面要追隨聖多瑪斯及亞里斯多德。
  • 耶穌會曾經有過三十位總會長。阿奎維法(Claudio Acquaviva) 1581年當選時是最年輕的總會長。最年長的當選者是現任的耶穌會總會長,西班牙的倪勝民神父。
  • 阿奎維法神父(Claudio Acquaviva,SJ),是耶穌會史上在位最久的總會長,他在1581年當選後,一共服務了34年之久。當教宗額我略十三世聽到他年僅37歲就當選,便告訴參加大會的成員們說:「天哪,你們居然選了一個不到40歲的年輕人當你們的老大!」
  • 第六屆大會為所有耶穌會士制定,每天一小時的祈禱時間及年度的八天避靜。
  • 最長的大會是第八屆(1645-46),為期145天,第六屆(1608)及第二十三屆(1608)則都在38天內結束。
  • 第十屆大會是唯一選出二位總會長的一屆。首先選出 Luigi Gottifredi神父,但是他在大會結束前就過世了。
  • 第十二屆大會(1682)選出Charles Noyelle神父為總會長。他和依納爵是僅有兩位,除了本人之外,獲得全部代表投票的總會長。
  • Luigi Gottifredi是耶穌會在任最短的總會長,他於1652年突然過世,只在任50天,當時大會甚至還沒結束。
  • Charles Noyelle (1682當選)和聖依納爵是僅有的兩位,除了本人以外,獲得全票當選的總會長。
  • 1773-1814年期間,雖然耶穌會繼續在普魯士和俄羅斯工作,但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則受壓制。
  •  GC20(1820),是耶穌會1814年復興後舉行的第一次大會,會中恢復了過去所有大會的法規。
  • 第三十一屆大會在梵二大公會議當中及之後舉行,分別在1965年以及1966年進行了兩個會期,共計141天。
  • 第三十一屆大會選出雅魯培神父(Pedro Arrupe, SJ)擔任總會長。
  • 第三十二屆大會,由雅魯培神父主持,確立了「服務信仰、促進正義」是所有耶穌會工作的主要特色。
  • 教宗方濟各,第一位耶穌會士教宗,曾在第三十二和三十三屆大會擔任代表。
  • 第三十六屆大會由八十歲的耶穌會總會長倪勝民神父召開,他從2008年開始領導耶穌會至今,已經宣布了辭職之意。
  • 第三十六屆大會將在羅馬耶穌會辦事處舉行,這裡是耶穌會的總部。
  • 第三十六屆大會代表的組成

gc-infographic-english-large02

 

 

非洲10%

亞太11%

美加15%

歐洲27%

拉美16%

南亞21%

 

 

  • 第三十六屆大會預計有215位代表要參加,但沒有人知道會期將持續多久。(張明華/蘇香如 譯)

gc-infographic-english-large03

 

 

 

 

 

 

 

 

 

 

了解更多大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