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耶穌聖心是一顆熊熊燃燒、破碎且毫無保留敞開的心。它能燃起我們內心的熱火、幫助我們轉化痛苦與犧牲,且讓我們樂於分享。這裡有三個默觀,讓你經由如依納爵《神操》所說:「朋友與朋友」或是「僕人與主人談心」的對禱,來觸摸這顆「最」人性且「至」神聖的心,並透過敬禮耶穌聖心來重塑我們的心。

耶穌會士與方濟會士推廣耶穌聖心敬禮的歷史由來已久且引人入勝。因為相當重要,以至於《耶穌會會憲及其補充規則》裡明確列出:「所有會士不僅要非常重視,還要熱心關懷教會生活中的耶穌聖心奧蹟……會士能在自己的每個牧靈工作中,在其他敬禮外也推動這項敬禮,並認為這是主基督託付給本會最令人高興的任務。」(276號) 如同已故總會長伯鐸・雅魯培 (Fr Pedro Arrupe SJ) 神父與卡爾‧拉內神父(Fr Karl Rahner SJ)這樣的耶穌會士,也非常強調耶穌聖心的力量及重要性。事實上,拉內神父曾經寫道:「耶穌聖心不僅是另一個敬禮,它是靈修的途徑,為教會給出定義。」

墨西哥畫家荷西‧德‧帕斯(José de Páez)所繪的 ,Denver Art Musem
墨西哥畫家荷西‧德‧帕斯(José de Páez)所繪<聖依納爵與聖磊思朝拜耶穌聖心> , Denver Art Musem

 

現在我邀請讀者們,經由像「朋友與朋友」或是「僕人與主人談心」的對禱 (神操53號),而不是透過敬禮聖心的細節或歷史,來認識這顆「最」人性且「至」神聖的心。這是《神操》鼓勵我們去體驗對基督的「內在認識」(神操104號)——不僅知道關於耶穌的事,也親自認識祂。雖然聖依納爵本人不曾看過我們今日所見的耶穌聖心圖像,但這種敬禮的操練無疑是依納爵式的:「因為不是知道得多,而是內心的玩味品嘗更能使人滿意。」(神操2號)

我認為,這是通往了解並真正活出對至聖耶穌聖心敬禮的關鍵。

 

以耶穌聖心為基礎的「徹底」祈禱

這個被稱為「至聖耶穌聖心」敬禮的「核心」(core),正是耶穌的心 (拉丁文為 “cor”)。耶穌聖心刻畫了基督的核心要素:天主無限的愛滿盈於人跳動的心中。那是祂給世界救贖的禮物。幾時我們看到這顆心,就想起基督總是先「看見」我們自己的心(谷十21)。事實上,我們蒙召去對每個人做相同的事(如同耶穌那樣對待每個人),而不是從人的外表先判斷他們。而且耶穌確實是指我們遇到的「每個人」。(若十三34-35)

對於我們與至聖耶穌聖心,亦即我們和基督本身的關係,我希望可以藉由使用一種稱為「依納爵式省察」的祈禱方式,轉化我們理解的方式。如此一來,每次我看到這個圖像,我就想起基督徒生活的目標:按照基督聖心的「肖像和模樣」重塑我們自己的心。

 

耶穌聖心

剖析聖心
我們可以藉由至聖耶穌聖心的三個主要部份,每日省察我們的心:

  • 一顆熊熊燃燒的心
  • 一顆戴著茨冠的心
  • 一顆袒露於身體之外脆弱的心

開始祈禱 (劃十字聖號之時):「天主父,請派遣聖神在我們內創造一顆肖似祢聖子耶穌的心。」

 

耶穌聖心

步驟一:默觀燃燒的耶穌聖心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十二49)

反省:耶穌總是帶著火熱的心宣講天國及尋求天主的義德 (參閱瑪六33)。天主的事導引耶穌所做的一切。祂確實是一個滿懷熱火做祂父親工作的人。 (參閱若五17) 下面有幾個問題,能藉由那熊熊不滅的火焰,幫助我們反省自己的心:

  • 今天,我的心在何處被愛、平安或喜樂「點燃」?
  • 我有感到信德、望德及愛德的某種增強,也就是天主的臨在嗎?
  • 我有感到信德、望德及愛德的某種削弱,也就是天主的缺席嗎?
  • 我一直熱衷於哪些類型的活動?
  • 這些事也是耶穌自己會感到熱衷的嗎?

祈禱:主啊,請派遣聖神幫助我,點燃我的心,好使我也能經驗祢與聖子之間賜予生命的愛。(若十五9)

 

耶穌聖心

步驟二:默觀戴著茨冠的心

「於是耶穌帶著茨冠,披著紫紅袍出來了;比拉多就對他們說:『看,這個人!』」(若十九5)

反省:在耶穌受難之前,瑪爾大的妹妹瑪利亞,用了一斤昂貴、價值相當於一年薪資的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若十二3) 這種油通常是於非常重要且不同形式的禮儀中使用,包括加冕典禮、授予聖秩典禮、婚禮,甚至是喪禮。相同的場景也出現於《馬爾谷福音》(谷十四3),有個不知名的女人,將玉瓶打破倒出香液,只是這次是倒在耶穌的頭上。在伯達尼,耶穌從頭到腳被傅油為「主」,但是在耶路撒冷,祂卻被名不見經傳的羅馬士兵戴上荊棘編的茨冠,受到不義的嘲弄 (瑪27:29) 。那位女人和士兵沒沒無聞,正好讓我們自己能置身其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繼續「傅油」與「嘲弄」基督。然而,耶穌以同等的愛接納女人和士兵。對於彰顯耶穌基督在普天下的王權,他們兩位皆不可少。

基督既是義人,也是不義者的君王。祂「破碎的心」及茨冠,可以代表祂為了他人且與他人一起,犧牲或奮鬥的時刻。

  •  我今天做了什麼犧牲?有什麼事是我拒絕犧牲的嗎?
  • 有任何其他人為了我犧牲某些事情嗎?爸爸或媽媽、朋友或另一半?此刻,我懷著感恩之情,將他們銘記在心中。
  • 對於世上如此多「被釘十字架」和被不正義對待的人們,我讓自己去感受他們的痛苦了嗎?或者對於不正義,我關閉我心靈的眼與耳?對於「窮人的哭喊」我能聽得多清楚?
  • 當我注視自己心靈的「創傷」時,我僅是祈禱它能被治癒,或祈禱我的「創傷」能夠為主所用,以服務這個世界?
  • 我內心能接受多少「祝福」及「苦難」?我能用同等的愛接納它們嗎?

祈禱:天主,誠如高貴的沒藥是自荊棘樹提取,請幫助我們不計一切代價地將自己的痛苦和犧牲轉化為「讚美、尊崇和服務」祢的機會。

 

耶穌聖心

步驟三:默觀袒露於胸口外的聖心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路二十二19)

反省:就耶穌而言,因為祂從不隱藏,我們能夠看見祂的心真貌。祂毫無保留地流露祂的情感,使你無法忽視它。如此的脆弱,使得祂的心可以任人觸碰、看見與接近——也就是曝露於親吻及暴力、接受及排斥、友誼及背叛之中。優先定睛於他人的內心(本質),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宗教、社經地位、種族以及其他外在的分裂。對於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以及愛人如己的「最大誡命」(瑪22:34-40),耶穌聖心為我們做了精彩的總結。所有人類的心與神聖的心於一顆心中合而為一。然而耶穌顯然從不保留祂的心,祂「永遠」白白地給出去。

  • 我自己的內心有多脆弱及敞開?
  • 今天我有對任何人隱藏我的心嗎?
  • 我有害怕給予任何人或任何事我「全部」的心嗎?
  • 今天有誰付出他們的時間、服務或僅是一個微笑,向我坦露他們的心嗎?
  • 天主如何邀請我,更加脆弱?
  • 既然知道基督贈予我祂「血肉模糊」的心(血流不止且破碎),我願意把我的心(不管它的狀態)交給天主和他人嗎?

祈禱:天主,請把我的心轉變為一顆如聖體般的心,「被祝福、擘開並分享」(瑪十四22),毫無保留也毫無條件地給予所有人。

耶穌聖心

若是我的心渴望更多呢?

如果你仍感渴慕,那實是福音喜訊!你的心變得更肖似我們天主的心,祂為了轉化我們的心及建立天國,直到臨終時仍是「飢餓」(谷十一12)且「口渴」(若十九28)。這種飢渴慕義正是真福,呼應了依納爵「更」的精神 (Magis)——永遠在每件事和每個人身上,尋找「更好的」(更深更廣) 的精神。

這種神聖的愛富有感染力,而且正是這種愛,把一件「藝術品」改變成一項「敬禮的工作」——把我們自己的心轉化為天主自己創作的藝術品。

 

文: 耶穌會邁克.安東尼.馬丁內斯神父(Fr Michael Anthony Martínez SJ
馬丁內斯神父除了神職,還是位說唱歌手、電影製作人、詩人和哲學家。
邊疆的耶穌會士》第三集:用饒舌音樂傳遞福音喜訊的耶穌會士,曾介紹過他。
圖:美國丹佛美術館 (Denver Are Musem)、canva.com
文章來源:THEJESUI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