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由耶穌會陸毅神父於二戰後創立,初期致力援助難民和移民,多年來服務擴展至中國大陸的愛滋病毒感染者及麻風病患。在這段歷程中,一群修女的加入為中心帶來轉機,也為深陷痛苦的人們帶來光明、溫暖和意義。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的長期支持,也讓這項使命得以持續。目前帶領中心的傅南渡神父深信,「希望」讓愛、服務與和平變成可能。本文分享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專員安加麗塔的訪視心得,以及傅南渡神父深刻的反思。
利瑪竇是首位批抵華的耶穌會士之一,為增進中西文化與學術交流奉獻一生。他服務與慈悲的遺風,藉由澳門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Casa Ricci)承襲至今。它於1950年代末,在耶穌會士陸毅神父(Fr Luis Ruiz SJ)高瞻遠矚的帶領下成立。
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是由照顧從中國大陸來到澳門的難民及移民,展開其使命。之後,把服務擴及照顧長者、扶持身心障礙人士,並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教育。
本世紀初,它也把觸角延伸至中國大陸的麻風病患及愛滋病毒感染者。時至今日,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依然秉持它的承諾,懷著慈悲和奉獻的精神,服務那些迫切需要幫助的人。
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與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合作超過十年,支持多項舉措,例如愛滋感染者醫院服務項目。對我而言,身為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的國際計畫專員(International Programmes Officer of Jesuit Missions in Britain),訪視夥伴遠不止於監督計畫。
這也是私下交流的良機,可以反省我們彼此合作所帶來的影響,也更深入了解我們的夥伴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這些訪視也促進了奠定我們共同使命基礎的依納爵大家庭的關係,並對我們所珍視的價值,再次堅定承諾。
我有幸於2024年11月造訪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親眼見證他們卓越的工作。在我停留的兩週期間,那觸手可及的希望和善意的氣息,注入他們工作的每個角落中,深深打動我。
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與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宗教志工組織密切合作,提供愛滋病毒感染者與麻風病患不可或缺的人道關懷。督導日常照顧工作的修女們,是這項事工的基石。她們給予極為細膩與個人化的關懷,按每個病患獨特的醫療、心理和社會需求,量身打造照顧的方案。它們包括醫療和心理支持、糧食援助,以及培養患者與家人關係的社區營造活動。
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目前是由鼓舞人心的阿根廷耶穌會士傅南渡神父(Fr Fernando Aspiroz SJ)帶領,他跟利瑪竇很像,都將一生奉獻於使命。傅神父在陸毅神父(Fr Luis Ruiz Suarez SJ)的啟迪下,為急需協助的人效勞,將幸福帶給他人,並從中找到深深的喜樂。
我此行最有意義的其中一個行程是與修女們見面。她們孜孜不倦地為這項使命獻出自己。儘管我不會說中文,她們不會講英語,我們之間有語言的隔閡,但修女們的熱情及付出,超越了千言萬語。她們對每位病患的投入與深度關懷,不禁令人動容。
對我而言,最出色的是修女們建立團隊意識的方式,那超越了她們每天照顧的病患。她們的人本主義取向,帶來一股克服疾病的希望及力量,這同時也鼓勵家庭的支持。此外,她們努力不懈,在家族與和更大的社群裡,除去那些與愛滋病等疾病有關的汙名。
修女們儘管面對諸多挑戰,從遠離自己原本的修會團體,到在艱難的環境中,與尚未建立衛生習慣的病患一起工作,決心卻從未動搖。她們在如此的處境下,滿懷慈悲的能力,不單單鼓舞人心,也是她們的韌性和屹立不搖的信德最佳見證。
我的拜訪,再次肯定了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不僅至關重要,也深刻影響了它的服務對象與其家庭。這提醒人們,慈悲帶來轉變的力量,還有,像我們這樣的夥伴關係,在支持重要使命方面,發揮了必要的作用。
我此行另一個由衷感動的,是我所體驗到的溫暖和款待。每一個人,從計畫的工作人員到恩人,都敞開雙臂歡迎我。這讓我覺得他們早已殷切期盼這次的拜訪,他們顯然很高興跟我分享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他們開放的胸襟及友善的態度,令我感到自己與使命和這些人有深刻的連結。
我以利瑪竇和陸毅神父開啟這篇文章,因為他們的遺澤在我這次旅程中,引起強烈的共鳴。通過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這樣的組織,他們慈悲與服務的願景,不僅經得起考驗,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培養他們的望德。
今日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的事工,忠實地傳承了其教導,而且具體落實了耶穌會的使命。

懷著希望去愛的信仰,傅南渡神父的反思:
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常說,信仰的果實是愛,愛的果實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和平。雖然她沒有提,但「希望」這一詞,無疑讓所有的連結「結實纍纍」甚或成為可能。
因為缺乏希望的信德無法產生愛,沒有希望的愛絕不會成為服務,而缺少希望的服務是貧瘠的,絕不會孕育出真正的和平。希望不僅讓這一切變成可能,它也是所有連結最終且最豐碩的果實。
從創立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之初,我們在一些顯然極度絕望的處境下啟動事務、計畫或服務,在當中,極度的失望、磨難、羞辱、缺乏尊嚴和歧視,似乎不是例外,而是常態。然而,在這些窘況中,修女們卻自然而然地出現與臨在,開始帶來轉機,連結人與人,讓生命開始流動。
她們深厚的信德、溫柔的愛以及富有耐心的服務,帶出一股轉變的力量,為這些痛苦的人類境遇,帶來光明、溫暖和意義。
這正是「希望」所帶來,無與倫比的改變力量,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雖沒有言明,卻已明顯暗示。
若沒有這些勇敢的修女們,她們的臨在與見證,這些事沒有一件能夠成就。沒有耶穌會使命單位的支持,她們也不可能臨在於此。
文:英國耶穌會使命單位 國際計畫辦公室專員 蘿拉・安加麗塔(Laura Angarita)
文/圖來源:《耶穌會士與朋友》雜誌 (Jesuits & Friends)